上海版二年級音樂下冊第三課教案
第三課課 題
《龜兔賽跑》
課型欣賞教學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根據低年段孩子的心理特點,以他們最喜愛的動物為課題,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教學中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這就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認知:欣賞管樂合奏曲《龜兔賽跑》,了解樂曲表現的故事情節。
技能:通過欣賞、形體動作模仿等音樂活動,感受樂曲中的節奏、旋律、速度的變化,知道由不同樂器的音色所表現的兔子和烏龜的音樂形象。
情感:知道頑強的自信心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對成功的重要性。
小班化教育“主動-有效”驅動單
“主動-有效”的追求目標
主要“教學策略”
教學重點
能夠分辨龜、兔這兩個音樂音樂形象的不同。教學難點
并能隨音樂表演《龜兔賽跑》的故事。課前準備
音樂、課件、小動物頭飾教學
環節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二、聽賞樂曲三、創作新《龜兔賽跑》1.出示兔子和烏龜的圖片,學生用語言或形體動作描述差異 2.跟著兩段不同的音樂用形體動作表現烏龜和兔子的形象 3.介紹大管和單簧管,看圖片,結合樂器音色特點聯系所要表現的龜兔形象 1.聽“早晨”的場景音樂,感受寧靜祥和的氛圍,引出故事 2.聆聽主題旋律,聽出主題所表現的形象,找出兩者音樂要素的不同點,完成p18頁上的“聽聽連連”3.聽“賽跑”樂段,感受樂曲熱鬧而稍帶緊張的氣氛,以及隨故事情節發展而引發的音樂要素的變化4.聽“森林舞會”樂段,感受樂曲所展示的歡快愉悅的場景1.觀看迪斯尼的動畫片《龜兔賽跑》,與老的故事做比較,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2.以小組為創作群體,創作新版《龜兔賽跑》3.展示作品學生用語言或形體動作描述差異 跟著兩段不同的音樂用形體動作表現烏龜和兔子的形象聽介紹大管和單簧管,看圖片,結合樂器音色特點聯系所要表現的龜兔形象聽“早晨”的場景音樂聆聽主題旋律,聽出主題所表現的形象,找出兩者音樂要素的不同點,完成p18頁上的“聽聽連連聽“賽跑”樂段聽“森林舞會”樂段觀看迪斯尼的動畫片《龜兔賽跑》以小組為創作群體,創作新版《龜兔賽跑》展示作品從感受龜兔的形象入手,用生動逼真的形體動作和樂器音色,強化感性認識。在這一環節中,主要是加強對音樂形象與段落情緒的聽辯,由感知著手滲透音樂要素的知識。創作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是創作新版的故事,但一定要圍繞體現頑強自信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對成功的重要性這個主題進行創作,決不可偏離主題。
教學反思:孩子的想象力真是無法估量的。上完這節課的幾天里,我似乎沉浸于當時的氣氛中。孩子們一張張愉快的笑臉和他們精彩的表演時常出現在我眼前。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要想讓學生真正的讀懂音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就必須通過創設音樂情境,營造音樂分圍,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音樂欣賞只靠耳朵聽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兒童,教師應注重他們好奇、好動、好玩的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感知音樂、理解音樂、創造音樂,更好的完成情感體驗、想象聯想、理解認識等一系列心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