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鹿》教學設計及點評
4.緊密結合學生特點,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教師根據歌曲中大鹿和小兔的語言,巧妙地以對話的方式,將生動有趣的卡通畫面直觀、形象地呈現在低年級學生的面前,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受音樂,即激發了興趣,又讓學生更直觀的抓住大鹿和小兔的形象特征。達到了在分角色表演中準確地表現。使學生在歌唱、表演的音樂實踐中感受到愉悅。從而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對歌曲的理解。
5.”敲敲打打”渲染氣氛,創造表現是亮點。教師還選用打擊樂“鑼、鼓、釵”,讓學生自主地表現“獵人追擊”的緊張氣氛,創設了學生的表現空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即興地敲擊打擊樂,將音樂童話故事推向了高潮。教師還在拓展創編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積極為歌曲創編結尾,由學生創設出打擊樂的聲音由強漸弱,由快漸慢、以表現獵人垂頭喪氣漸漸地走遠的情境。通過打擊樂的豐富表現,不僅渲染了音樂故事的戲劇性,拓展了歌曲,還體現了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增強了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整個教學體現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的新課程理念。從關注音樂入手,讓學生在音樂中想象、感受、體驗、表現,豐富了音樂的形象性,拓展了創造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培養了興趣,學習了知識,突出了音樂課的特點,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要求,是一堂生動有趣、得到學生喜歡的音樂課。
點評人:蔣 忠 (齊齊哈爾市教育教學研究院藝體部)
尹 菡(齊齊哈爾市鐵鋒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