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 :可愛的草塘課堂實錄
生:可以這樣分段:第一,呆膩了算一段,然后景美算一段,三個物富算一段,最后一個景美是一段。
師:你這樣分段,從每段看,內容似乎很單一,各是各的內容。但我不明白,作者為什么不把景美寫到一處,搞得前一個景美,說了半天物富,又跑出一個景美,頭緒是不是太亂了?
生:呆膩是一段,它不能和別的段合并,下面景美和一個物富算一段,講這里景美物也富,再后面兩個物富和最后的景美是一段。也是寫這里景也美、物也富。
師:好像也有道理,但你的第二段為什么只包含了一個物富,再把第9自然段的物富也包含進去行嗎?
生:可以。
師:這就是說,分段分到哪里都一樣,怎么分都行,但分到哪里也都說不出什么根據,可見也有問題,或者是說不清楚道理。
生:第一個呆膩單獨算一段,以后的再分兩段,一個景美和三個物富分一段,最后一個景美算一段。
師:啊,更隨意了,顯得這個作者寫文章真有點顛三倒四,寫了半天,又想起一個景美,往哪放呢?就放在最后吧!(笑聲) (還有學生要發言)
師:好了,先不說了,其實,按照景美、物富這樣的思路來分段,不管怎樣也分不好,說不清,是不是作者真的出了毛病了?當然不是,是我們對文章的認識發生了錯誤。大家看課題,“可愛的草塘”,它是說草塘美麗富饒嗎?
生:不是。
師:那么是說草塘怎樣?
生:說草塘可愛。
師:這說對了。說草塘可愛,可見作者寫這篇文章是想表達他對草塘的喜愛之情,你們覺得是嗎?
生:是。
師:看,怎么樣?我剛才說我一表態,你們就要跟著我跑。現在就跟隨上跑了吧?(眾笑)不過,這樣跑過來就對了,(笑聲)但是有同學可能會想,文章中確實寫了那么多草塘的景美物富。是啊,但作者只是把這景美物富當做抒情的憑借。他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著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告訴讀者,這片草塘太好了,我非常喜愛它!因此說,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不是單純寫景寫物的文章。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第一課時】 第二部分
師:既然這樣,我們學習這篇課文就不能用“美麗、富饒”這樣的思路去研究課文,應該去研究作者的情感,這是學習抒情散文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要記住,要學會運用它。現在我們就研究一下這篇課文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樣發展變化的。大家再讀一下課文,想一想,作者一開始,初到北大荒時,他愛這草塘嗎?(學生讀書)
師:好了,有見解可以說。
生:他開始不愛草塘。因為第一段課文說得很清楚:不習慣、沒意思。小麗也說他呆膩了,這都是說他不愛草塘。
師:我同意你的看法。(板書:“不愛草塘“)你能讀一下第一段,把人物的情緒讀出來嗎?
(生讀課文)
師:聽我讀一下(師范讀),這段的第一句很重要。他不愛草塘就是這一句說出來的。再讀一次。
(生再讀)
師:這回好多了。大家再讀一讀。他說“沒意思“,你就得讀得沒意思。(眾笑)
(生齊讀,讀得不錯)
師:很好,我想問一下,他為什么不愛這個草塘呢?
生:他不習慣。
師:好像不是,為什么不習慣呢?
生:他不知道草塘那么美,所以他不愛。
師:有點道理。(板書“不知草塘“)他根本不知道草塘是什么樣子的,當然不會愛這個草塘了。可是他又為什么不知道草塘的樣子呢?
生:他沒去過草塘。
師:你怎么知道他沒去過呢?
生:因為課文后面說他是第一次看到。
師:不用去后面找,第一段就有答案。
生:他到草塘以后,一直在家里看書,根本哪兒也沒去,一下子看完了好幾本書。
師:對啊,他只呆在家里看書,當然知不知道草塘的實際情況?
生:不知道。
師:他離開實際情況遠遠的,這叫遠離實際,可以這樣說嗎?
生:可以。(教師板書“遠離實際“)
(此時黑板上板書為“不知草塘 不愛草塘 遠離實際”)
師:挺有意思,課題是《可愛的草塘》,可他一開始先說他不愛,作者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