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班級管理方法
3、少動手。
“包辦代替”的現象在當今社會家庭中,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中處處可見,甚至在班級中,教師也經常扮演類似的角色。其實,在班級管理我們應該大膽放手,少親自動手。幼兒有能力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不要超之過急地忙著代勞,而應給幼兒“鍛煉自我、展示自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機會。如:班級管理中,可以讓全體幼兒輪流當小值日生,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表現選出小組長、小老師等,成為班級管理的成員。又如: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應提倡“幼兒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師恰到好處地引導,而不要包辦代替。如:在計算《學習3的加減》活動中,某某小朋友說:“老師,老師,‘3—1=?’我不會做,你幫我!”這時,千萬不能直接幫幼兒填寫答案,而應利用學具引導幼兒學會這道題的計算方法。否則,久而久之,就會助長幼兒坐享其成,不愛動腦筋的習慣,影響今后的生活、學習。
三、及時反思調整改進
班級管理的措施、方法不應是一成不變的,而應是動態的,因為幼兒在成長,他們的知識、能力、情感等也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他們每個階段的表現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我們應在每實施一個策略方法時,及時觀察,及時發現策略是否妥當,是否適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對欠妥當的管理方法,應該及時尋找根源,及時調整、改進。如:我班有個幼兒用餐時進餐速度很慢,還挑食,第一階段我發現這樣的問題時,就引導她:“飯吃得太慢,飯菜會涼的,吃下去會影響消化,會肚子疼的,還有不能挑食,要什么飯菜都吃,這樣才有營養,才會聰明,身體才會很壯!”每當吃飯的時候我就會用類似的話語教育引導她,聽了我的話,剛開始她似乎覺得有些道理,吃飯的速度變快了許多,而且也慢慢變得不挑食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原來吃飯太慢和挑食的毛病又慢慢顯現出來了,我一想,看來,我用的方法太老套了,激勵的作用在不斷削弱,她似乎已經聽得麻木了。針對這種情況,我思考著,又采用了“‘獎勵小紅花、小貼圖’、‘如果不挑食而且吃得快些,就讓她玩某某最好玩的玩具’、‘適時用鼓勵性的語言、眼神、手勢鼓勵她’、‘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將她的點滴進步及時向家長匯報,讓家長給她精神獎勵,如:帶她去郊外玩’等。”等,幼兒用餐慢、挑食的現象又慢慢地發生改變,幼兒又進步了。因此,在實施班級管理方法中,應觀察方法實施后的效果,對缺乏智慧的管理方法應該及時調整、改進,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