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幼兒沖突的解決問題
觀察內容:
今天幼兒要玩積木我特意讓董佳永當發玩具的小朋友,他很高興,特別是在小朋友說謝謝的時候。結果發到最后發現還剩很少的一點,自己搭了房子卻沒有屋頂,很著急,看見旁邊吳克宇有個三角形的屋頂于是就要拿。吳克宇當然不同意,就這樣兩人搶了起來。最后吳克宇來向我告狀,董佳永看見我過來了很不高興得把積木扔了出去,然后看著自己的房子嗚嗚的哭了。看來他也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我把他叫過來問他:“你為什么拿吳克宇的積木?”“我的太少了,我沒法搭房子了!”“所以你就用搶,老師不是說過用嘴巴來解決問題,你怎么又用拳頭了?”后來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說了董佳永因為給小朋友發玩具結果自己的玩具很少后,小朋友們紛紛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一個要送給他,吳克宇這時候特意把三角形的積木送給他,小家伙的眼淚還沒流完就破涕而笑了。
情況分析:大班孩子已經對如何交往和合作有了一定的認知,在老師的教育下,能明白搶奪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但李治儒控制自己的行為意識還不是很強,語言表達與動作能力的不協調發展可以導致幼兒產生同伴爭執。所以如何讓幼兒說出來,通過語言解決爭執,很關鍵。 教師有責任對其進行引導教育、講道理使幼兒真正的知道自己的過錯。
觀察時間:、5.23
觀察內容:
今天的區域活動董佳永在操作區玩穿衣服,在活動剛開始的時候董佳永就和張翔爭了起來,兩個人都在爭一件迷彩服,一個抓著衣領,一個扯著袖子。我將兩人拉開問明原因都想當解放軍,可是就一件衣服都想先穿,于是就爭了。我說“你們兩個人這樣爭下去,看衣服都快讓你們撕破了,這樣誰都穿不了,必須有個人先讓步,輪著穿,誰先?”兩個人都看我,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都想先來,“這樣吧,猜拳來決定,同意嗎?”小家伙們點點頭。結果董佳永輸了但是他卻主動幫張翔把衣服穿上。
情況分析:幼兒在游戲和活動中,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好東西想多得,游戲想多玩一會兒如此不肯謙讓而引起的爭執,究其根源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自我中心,不肯分享;另一方面是缺乏解決問題的策略,不會分享。
三、個案分析及采取措施:
《綱要》中指出同伴關系對于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關系能夠促進幼兒智力、個性和社會性的全面發展,不良的同伴關系將影響幼兒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人格的發展,間接影響幼兒智力的發展。因此,解決同伴爭執,培養幼兒化解沖突的技巧,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在幼兒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李治儒小朋友在人際交往方面總與別人發生沖突,原因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語言表達和動作能力發展的不同步遇事不用語言表達,而急著去插手,由此引起其他幼兒的誤會;不肯和不會與其他幼兒分享;缺乏解決挫折問題的策略;不會使用禮貌用語;經常使用攻擊性行為來解決問題。
我們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運用一些故事和其他表現好的幼兒的榜樣作用來感化幼兒。講一些團結友愛的故事還安排一些人緣好的幼兒與他做朋友,從他人身上學習與人交往的方法。
2、遇到問題發現錯誤及時批評及時糾正。合理運用懲罰、鼓勵、批評、講道理等方法讓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