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敘事:我的“小跟班”
背景:九月孩子的哭聲使我們原來的精神勁降到了極點!看著孩子們可愛的臉,心里有幾分疼惜、愛戀之情。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班的zyh小朋友特會哭,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樣更好的和孩子交流與引導呢?
zyh小朋友是個比較愛哭的孩子,也是一個依賴性很強的孩子。由于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所以對爺爺奶奶的感情很深,每當哭泣的時候,常常故意因一時的不開心而大聲的哭泣,找爺爺奶奶喊著要打電話。
九月中旬的一天,寶寶上幼兒園拉著奶奶的手,有點依依不舍的樣說:“奶奶我不哭,你早點來接我。俊庇谑牵约河闷谕难凵窨粗棠淘琰c來接......
十一長假回來,很多孩子已慢慢地適應了這個環境,但她卻多了一份對老師的依戀。只要我走到哪,她就跟到哪。就連上課的時候,她都不時地關注著我的行動,粘著我。我想可能是平時多關心她的原因吧,嘴里不時地喊著:“周老師,給我打電話給奶奶!蔽覀儽S蠋熯跟她開玩笑的說:“zyh,周老師不會逃走的,聽話!晚上叫奶奶早點來接。”恰巧上午是胡老師的課, hh已經乖乖的坐在座位上,嘴里還說著說:“嬤嬤,周老師和胡老師是我們的老師,她們不會逃走的! 貌似很認真的她,其實她時刻都在關注我的舉動,害怕我走。當我一起身,她立刻離開座位,跑過來攥緊我的手,嘮叨著:“周老師,你去哪?我也要去!”
午餐時間到了,孩子們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開始進餐了,只有hh還坐在一邊不動,我看著hh,并提示她請她過來吃飯,等我的話音剛落,她慢慢的走了過來,只見她手拿勺子不是盛飯吃,而是把勺子放在嘴里,說:“周老師,你給我喂喂,好嗎?等會兒你去吃飯,我也一起去,好嗎?”我應答孩子的話,走到她的身邊,給她喂起了飯.......與hh個別談話,了解他不喜歡在幼兒園進餐的原因。她沒有安全感,害怕老師會離開她。她成了我的“小跟班”。針對孩子的現狀,每次下班我都及時和她的媽媽溝通,原來她在家很喜歡扮演角色。
為了讓孩子在幼兒園里找到家的感覺,我請孩子們帶上自己喜歡的毛絨玩具,要求孩子們給娃娃安個“家” 。我們在班級里布置了一個溫馨的玩玩家?粗约菏煜、親近的玩具朋友。瞧!孩子們很感興趣,都搶著去當: “爸爸”、 “媽媽”了。hh說:“我也想玩!蓖蝗,hh跑過來說: “周老師,煤氣灶旁邊的煤氣瓶沒有了,不能做飯了!蔽倚χf:“那你想想,用什么可以來做煤氣瓶呢?”只見她眼珠子一轉就跑到教室的一角,不一會兒找來了一塊積木,興奮的對我說:“老師,煤氣瓶來了!笨矗@小鬼其實挺機靈的,接著孩子們就開始美美地吃起午餐來了,終于看到寶貝露出了笑容……
晚上是奶奶來接她,今天顯得特別的安靜,她不慌不忙的走到奶奶的身邊說:“奶奶我還要玩。” 看著她高興的樣,我的心里樂滋滋的,寶貝終于被我“征服”了。
分析:案例中寶貝愛哭,依賴。我采用了安慰的方式嘗試去改變她的這種現象發生。孩子對于上幼兒園還是有點陌生時,我們應盡快幫助她的分離焦慮,脫離依賴感。托班幼兒具有直觀形象思維、依賴性強等特點,他們需要與教師近距離接觸;需要童趣化的情境,才能激發興趣。為孩子創設童趣化、游戲化的情境,讓孩子們能以角色的身份融入活動之中,激發孩子參與游戲的興趣。讓托班孩子隨意、自由的圍坐在教師周圍,最好能與教師有一些肌膚接觸,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她,多親近孩子,抱抱她,孩子對你有種信任感,以增強安全感、親密度,讓所有孩子都感覺到教師的存在和對自己的關注。在一日活動中要循序漸進的引導,當她已經慢慢的脫離了那種哭鬧的場景,孩子對你這種的依賴性,我們也得慢慢的讓她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