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敘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
20世紀中后期特別是80年代以來,西方的敘事學理論對中國人文社會學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尤其在開闊研究視野和拓展研究方法方面,對許多學科都具有一種推動的作用。敘事在國內學界已是一個相當熱門的話題。在教育研究領域,《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集刊(丁鋼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自創辦以來,即把教育敘事研究作為其學術特色之一。三年多來,集刊注重敘事理論和本土教育實踐相結合,在教育敘事研究方面起到了先導和推動作用,并陸續推出了立足本土知識創新的一批教育敘事研究的力作,在我國教育研究領域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就研究旨趣而言,我們嘗試教育敘事研究和之所以提出“教育敘事”,并不是為了勾勒一種教育學批評,乃是為了接近在中國教育時空里發生的各種“真相”。因為在其中,有著各式各樣的人物、思想、聲音與經驗,它們會聚在一起,構成了等待我們去考察的教育事件,而這些事件的流動性及其復雜意義常常只有通過敘事方式才能表達出來,尤其是事件中的個人“生命顫動”的揭示。教育這門學科和哲學、文學不同,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用適當的方式去呈現它,尋找符合教育這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自己的話語和理論方式,也許教育敘事是更為合適的方式。
教育敘事研究的考察對象是教育經驗和現象。正如康納利所言:“為什么敘事?因為經驗。”我們通常期望的理論構造努力能否解讀眾多且零散的日常教育經驗及運作形式?反過來,眾多且零散的日常教育經驗和運作形式是否一定會遵循著某種理論的規則而進行?如果不是,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些眾多且零散的日常教育經驗和運作形式?比如,當實踐者和研究者爭論什么是合適之時,爭論就可能意味著實踐者獨立于研究者并參與實踐群體的實踐。因此,重要的不僅是教育理論的努力如何在塑造或不塑造實踐和經驗,而應該著力關注教育實踐者以經驗方式對教育的主動參與。
我們還需要區分兩種類型的教育理論。第一種教育理論與“宏大敘述”相關,這種理論當然會去關注教育實踐,但更關注的乃是教育實踐如何服從它的構想,或者說,教育實踐本身的情況到底是什么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實踐必須按它的設想進行。第二種教育理論與“經驗詮釋”相關,當然它并不想去解釋全部的教育實踐活動,關鍵在于,應該如何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我們看似已經非常熟悉的日常教育經驗,從中尋找教育理論自身發展的可能。
當然,除了理論上的考慮,引入教育敘事還承載著實踐方面的價值期待。近一個時期以來教育界似乎對敘事研究情有獨鐘,許多教師很熱衷于“講故事”,“講自己的故事”,這當然是件好事。當初醞釀教育敘事時,并沒有想到它會在實踐領域產生如此之大的反響,以至于原本“沉默”的教師在理論界面前發出了“講自己的故事”的呼吁。“讓教師的聲音被人們聽到”,這一點正是教育敘事所要追求的目標之一,教師主動表達自己的聲音,顯然是對教育敘事實驗的積極支持與響應,并為教育敘事研究提供大量的資料與素材。
但是,教師的講故事與我們所說的教育敘事還不是一回事。從教師講的故事來看,它們多是些簡短的教育“記敘文”、“日記(志)”等,這意味著“講故事”與“教育敘事”研究之間存在一段距離,要想實現向后者的轉變,從現場、現場文本到研究文本,還需要接受一定的理論與方法訓練。
其一,敘事者應該了解國內外人文學科的前沿進展,從而可以擁有豐富、深刻的理論洞察能力,能夠從自己所研究的教育經驗中“解讀”出內在的學術和理論“意義”。
其二,敘事者須明了經驗的呈現不等于敘事研究,盡管敘事本身是經驗呈現的最佳方式。敘事研究對于經驗的表述是別有匠心的。因此,需要善于把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以及其他研究(它們已經在描述日常生活相互作用程序方面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的研究方法,以及在這些研究方法基礎上所發展起來的具有描述性的敘事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研究,具體來說,是引入到對教育經驗的關注從而進一步對日常教育實踐的觀察上來。我們需要通過研究那些作為教育使用者或實踐者的個體和群體,探索塑造教育的思想和實踐是如何發生和進行的,把握教育實踐中的彈性和細節,使日常教育經驗獲得重新的理解,從而建設教育敘事研究自身的方法。
其三,教育敘事研究的最好方式莫過于研究我們自己。研究自己,就必須認真地對待和研究我們教師和學生自身教與學的經驗。一方面,需要把教育變革建立在日常教與學的經驗基礎上;另一方面,亟需關注我們自己日常教育經驗的文化處境、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只有從我們自身的經驗和實踐出發,才能變革我們自己的教育。
對于教育理論工作者來說,正如布魯納所言:“你既然是個地道的教育理論家,而你正企圖引進一些改革,那么你所需競爭、取代或以任何方式修正的對象,正是那些已經在引導著教師們和學生們的民間教學方式。”
對于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正如杜威所言:“教育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是一種行動的方式。”在學校中,教學不僅僅是一種知識的過程,更是一種生活的過程。
教育敘事研究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它通過教育生活經驗的敘述促進人們對于教育及其意義的理解,教育敘事探究的本質在于尋找一種合適地呈現和揭示生活經驗乃至穿透經驗的話語方式或理論方式,為普通教師、學生以及其他讀者提供一種能讓他們參與進來的生活語言風格的研究文本。
教育變革的真正“秘密”正隱藏在日常教育經驗之中,并且教師們的日常教學實踐也在不斷地賦予教育變革以真實的意義。更多地關注日常教育經驗和實踐方式,通過有關教育經驗的故事、口述、現場觀察、日記、訪談、自傳或傳記,甚至書信及文獻分析等,來逼近經驗和實踐本身,那么,教育敘事研究就將使日常教育經驗的研究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
《中國教育報》2004年2月19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