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繪本閱讀活動《貪吃的斯萊克》
6、接著引導幼兒觀察圖二、圖三(小狗小猴):斯萊克又發現了誰?(出示剪影)?猜猜看,小朋友一起喊出來,斯萊克會怎么做呢?一起學一學,(幼兒用叫出出示狗、猴,并模仿兩動物特征,模仿“啊嗚”一口,夸張的“吞” 的動作,師幼互動)
(這里的情節與前面的基本一樣,這次以動作語言并存,師幼積極互動鞏固、進行情節發展,則是讓幼兒講述愿望得以滿足基礎上的一次再提高,是一種講述能力的提升。)
7、師做蛇摸肚子狀:我一口吞下了小老鼠、小狗、小猴,肚子還是餓餓,再去吃點啥?
8、幼兒自由討論、猜測。
9、觀察圖四(小熊、老虎、獅子、大象):呀!你們看!貪吃的斯萊克又一口氣接連著吃下了那些動物? (教師演示課件逐一出示各個動物讓幼兒說出名字來) (先出示剪影讓幼兒觀察后猜測,再呈現原形)
(《綱要》指出:教師要做幼兒活動的支持者,采用自由講述在前,個別講述在后的方法,主要是滿足幼兒當時急切想講述的愿望,較好地滿足了幼兒急于表達的內在需要。)
10、師:貪吃的斯萊克總共吃了哪些動物?
(隨幼兒的回答教師逐一出示角色圖片)。
師:那它第一個吃掉了誰?第二個吃掉了誰???誰愿意上來排列一下 呢?(請個別幼兒上臺按動物出場順序排列圖片)
師:你有沒有發現斯萊克吃的動物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引導幼兒感知比較畫面動物的大小,把握先后順序。通過回憶、排序,比較畫面上出現的動物形象和大小來梳理故事發展情節)
11、斯萊克吃得飽飽的,你們猜猜看它吃飽了會干什么?
幼兒自由說。
呼嚕聲
師(出示圖六):這時,小動物們在斯萊克的肚子里會干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上的動物的眼睛) (出示圖五同時伴隨打呼嚕的聲音幼兒學)
12、師(出示圖七):我們再來看看斯萊克。咦?這是什么呀?毛毛蟲爬到了斯萊克鼻子上,你們覺得斯萊克會有什么感覺呢?肚子里的小動物們呢?(讓幼兒結合平時生活談談并學打一聲響亮 的噴嚏)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讓幼兒猜測后出示圖八)
(對幼兒提出了推想性的問題,是為了讓幼兒對畫面以外的內容進行有根據的合理猜想,進行由表及里的分析。)
13、師(出示圖九):快看!小動物怎么了?它們會被噴到哪里去呢?
播放歡快的馬戲團音樂
幼兒與同伴開展討論,自由猜測小動物會去哪里?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說說后教師點出在音樂聲中的馬戲團外觀,讓幼兒觀察后得知是馬戲團
14、師:小動物們在馬戲團會做些什么呢? 幼兒猜測
15小朋友是團長,開始宣布,幼說。
(教師點擊鼠標逐一出示小動物,讓幼兒再次感受動物形象的從小到大疊羅漢的排列順序。)
師:小朋友們看到了這樣的表演會怎們說呢?馬戲團的團長會說些什么呢?
(四)完整欣賞,加深理解。
(五)開展討論,提升經驗。
師:你覺得故事里哪里最有趣?為什么?
師:你喜歡斯萊克嗎?說說你的理由。
(六)活動延伸:
師:現在貪吃的斯萊克肚子里又空蕩蕩的了,它又要去找東西吃了。又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讓我們也變成一條小蛇跟著斯萊克到外面去看看吧!(音樂,師幼一起隨音樂邊做小蛇邊游出教室,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剛剛升入中班的幼兒在語言表達上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他們能夠做到想說、敢說、愿意說,可是他們還不能做到很好地組織語言與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做到按順序一頁一頁地翻看,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為對閱讀有興趣,初步感知故事的幽默、有趣,學會認真看圖尋找故事情節的發展,能大膽而合理的想象,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把握故事情節發展的順序,并樂意講述細節畫面是本次活動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