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分類(精選6篇)
圖形的分類 篇1
活動目標:
1、鞏固圓形、三角形、方形的主要特征,能排除大小、顏色的干擾進行圖形的分類。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初步的歸類能力。
活動準備:
大的圓形、三角形、方形的胸飾各一個,圓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大型積木搭建的圖形王國區域。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到圖形王國,引出課題。
“圖形王國里,有許多的圖形寶寶在搞大聯歡……這時,有三個圖形媽媽來了,你們認識它們嗎?(教師逐一帶領幼兒復習鞏固圖形的主要特征)
2、送圖形寶寶回家
分別讓幼兒拿一種圖形送給相應的“圖形媽媽”,教幼兒說:“我把形寶寶,送給形媽媽。”
3、請幼兒到圖形寶寶家做客
親親“圓形媽媽”的臉,拍拍“方形媽媽”的肩膀,給“三角形媽媽梳梳頭,捶捶背,跳到圓形寶寶家,飛到方形寶寶家,游到三角形寶寶家等……
活動延伸:小朋友與各種圖形媽媽分別做游戲(方形、圓形、三角形)
圖形的分類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的形式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按要求正確分圖形。
2、體驗游戲的快樂,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兔、小豬、小熊圖片各二張,各種圖形餅干若干,畫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車票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幼兒興趣。
1、今天除了有很多客人老師來我們班做客外,還有幾個朋友來做客。我們一起來是誰吧2、出示圖片,說一說:說說它叫什么名字?并請幼兒像小動物問好。
噢,原來是小兔子,小熊,小豬來啦。
3、小動物來做客,你們拿什么好東西來招待他們呢?你們帶了嗎,沒有老師這準備了一些餅干,我們一起來分給他們吧!(通過教具吸引幼兒的眼球,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提出問題,認識圖形。
1、你們看,老師準備了一盤餅干。(教師出示一盤有各種圖形的餅干)2、師:咦,你們看看這盤子里的餅干是一樣的嗎?它們都有哪些不同?(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3、師:你們知道為什么不一樣嗎?因為小兔子說他喜歡吃三角形的餅干,小熊喜歡吃圓形的餅干,小豬喜歡吃正方形的餅干。(邊說邊在小動物的旁邊貼一個相應圖形的餅干)
三、分一分1、請個別幼兒來說一說。
師:現在老師已經告訴你們小動物們喜歡吃什么樣的餅干了,老師要考考你們,看你們記住了沒有。
2、分一分:請個別幼兒來分一分說一說。邊分邊說。
3、請幼兒集體來分一分。
4、一起看一看有沒有送錯的餅干。(通過認一認環節幼兒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并說出不同圖形的名稱。讓幼兒進行初步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特征特征。分一分環節,通過幼兒親身體驗。在分和說的過程中幼兒進一步認識區別不同的圖形。)
四、到小動物家做客師:小動物們今天都得到了自己喜歡吃的餅干,他們很開心。為了表示感謝,邀請小朋友到它們家去玩。不過,小動物們說家離這兒很遠,需要乘火車去。你們看他們給我們寄來了火車票,這些火車票可有趣啦!上面都畫有不同的圖形,和小動物的照片。看,這張火車票上有什么圖形?是誰的照片呢?是小兔子,上面還有他喜歡吃的三角形餅干圖形。這張呢?唐老師說去誰家的時候你們就要拿出到他們家的火車票。
1、去小兔子家做客。
幼兒拿出相應的車票,老師看幼兒是否拿錯了。小兔子拿出了它最喜歡的三角形餅干分給小朋友。謝謝小兔子。我們去小熊家吧。給小兔子再見。
2、去小熊家做客。同上3、去小豬家做客。
4、我們再開著火車到別的地方去玩吧。
結束活動:這一環節起到一個加強鞏固的作用,通過游戲讓幼兒加深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也保持住了幼兒高漲的興趣和積極性。在體驗游戲快樂的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對書寫活動的興趣。
活動反思:
《圖形分類》是要求幼兒能夠按形狀、顏色特征進行圖形分類與排隊的一次活動,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動的興趣,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幫圖形寶寶排隊的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在組織形式上,我采用集體活動、游戲活動、小組操作。在活動中,幼兒的的思維很活躍,能把自己的發現主動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在活動中我通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提高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能得到發展。
圖形的分類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拼擺圖形,感知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與大正方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2、在情境游戲中主動探索,感受拼圖的樂趣。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2、幼兒操作紙、不同顏色和大小的幾何圖形若干、膠棒、小動物頭像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動物新村要裝修外墻,維尼是墻磚設計師,走我們一起和去看看維尼設計的墻磚吧!
二、感知兩種圖形與大正方形間的組合關系
1.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師:房子的外墻要貼墻磚,瞧,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物們都運來哪些漂亮的墻磚?(出示各種圖形)
2.初步感知部分與整體的組合關系
師:這么多漂亮的磚頭。也不知道小動物都喜歡什么樣的,我們一起來問問他們吧!
u幼兒向小動物提問:灰兔、灰兔,你最喜歡什么形狀的墻磚呢?(幻燈演示兩個三角形拼貼)
u幼兒向小動物提問:花牛、花牛,你最喜歡什么形狀的的墻磚呢?(幻燈演示拼貼)
u羊羊的演示方式同上。
3、小結:原來2個一樣大的三角形、2個一樣大的長方形擺在一起,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
三、探索感知四個小正方形月大正方形間的組合關系
1、交代要求
師:維尼給你灰兔、花牛、羊羊家貼漂亮墻磚的事在動物新村傳開了,大家都想請維尼來鋪墻磚,這次小動物們會運來什么樣的磚頭呢?(動畫點擊:出現4個小正方形、4個小三角形)
2、幼兒探索
師:看到4個小圖形,維尼犯難了,小朋友先試試看,能不能拼到正方形的白墻上去?
(幼兒動手拼擺探索)
3、集體拼擺
投影儀上打出:大房子,提供眾多對應圖形,讓孩子上前展示探索結果。
4、總結規律
小結:看來4個小正方形和4個小三角形是可以拼到大正方形墻上的,我們趕緊把這個秘密維尼吧!
(幻燈將圖形拼貼完整)
四、感知組合圖形與大正方形間的關系
師:看到動物們的新家這么漂亮,維尼要馬上回到了自己家,決定把自己的房子也重新打扮一下。
1、出示圖形,幼兒拼擺
出示三塊墻磚:1個長方形、2個一樣大的小正方形
師:維尼想用這三塊墻磚鋪到正方形的墻上嗎,請小朋友們先擺一擺能不能用這三塊墻磚拼成大正方形?(提醒幼兒拼擺的時候不能讓墻磚貼到白墻外面,要邊對邊,角對角)
2.幼兒展示,總結規律
教師小結:維尼的家用一個高高的長方形,2個小正方形墻磚打扮出來了,其實用大圖形和小圖形組合,也可以拼成大正方形的。
五、探索拼圖,體驗樂趣
師:動物朋友們都想來鋪墻磚,他們房子的白墻都要裝修,那我們一起來幫幫忙吧!
1、交代要求
師:動物朋友們都想讓自己的房子漂亮,每個動物房子貼的方法都不一樣,如果墻磚都一樣的話。他們該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2、操作指導
3、交流方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選材是來源于中班幼兒學期目標中有“圖形拼擺”的知識,可讓幼兒在拼擺中感知圖形的整體與部分間的關系,同時幼兒對圖形拼擺興趣濃厚,《鋪墻磚》活動可讓幼兒在圖形拼擺中提升認知,在此有一下收貨:
1、《綱要》中指出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和價值取向是使兒童體會到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指南》中數學認知中的第一條目標便指出,“學數學最重要的便是讓幼兒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從而讓幼兒認識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形狀,《鋪墻磚》活動正是用情景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指南》中指出,幾何圖形作為整個數學概念結構中的重要方面,認識幾何圖形能幫助幼兒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認和區分,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在本次數學活動中,注重了幼兒的探索性、操作性,主要體現在通過讓幼兒拼擺圖形,感知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與大正方形間的關系,讓幼兒反復操作、不斷探索。先通過觀看PPT感知,然后讓幼兒親自動手拼擺,在拼擺中發現圖形間的奧秘,充分調動了幼兒操作的積極性。
4、針對中班幼兒年齡“喜歡情境、樂于助人”的特點,活動中設置了以“維尼幫忙”的情節為線索貫穿于整個活動,帶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拼擺圖形,開闊幼兒思維,發掘圖形的多種組合形式,讓幼兒動手、動腦,在探索中提升對圖形間的認識。
本次活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但也有不足之處:
1、由于活動是面向全體的活動,活動中拼擺次數較多,材料準備較多,發材料收材料的方式掌握的不妥,導致活動顯得緊張。2、在數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既要嚴謹,也要明確,便于幼兒理解活動的目的,在今后的數學活動中要注意。
活動后在班級內進行了二次拼擺,幼兒思維得到了拓展,拼擺出了不同的組合,感受到了圖形的不同組合方式,可見,該活動給幼兒提供的思維空間較大,便于幼兒探索。
圖形的分類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肯定、否定標記,理解它們表示的意義。
2、引導幼兒學習按肯定和否定標記給圖形分類。
3、能講述操作過程及其結果。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擺圖形卡片游戲
2、一次分類板,幾何圖形片,肯定、否定標記。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認識一次分類板。
出示圖片提問:
圖上有什么?(圓形、三角形、……)
除了這些圖形外,圖上還畫了什么?(方框、虛線)
虛線表示什么意思?(虛線是圖形片從上往下走的路線)
2、認識肯定、否定標記。
(1)出示圓形標記提問:
這是什么標記?(圓標記)
圓標記放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表示這里是圓形的家)
(2)出示否定圓形的標記提問:
這是什么標記?(不是圓形標記)
不是圓形的標記放在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這里不是圓形的家)
3、按標記給圖形分類。
(1)教師指一圓片提問:
這是什么片片?(圓片片)
它應該回哪個家呢?(圓形家)
(2)教師指一方片片提問:
這是什么片片?(方片片)
它是不是圓片片?應該回哪個家?(它不是圓片片,應該回不是圓片片的家。)
(3)誰來送這里的'片片回家,要邊送邊說:
“你是什么片片、回什么家”,或者“你是什么片片、不是什么片片,應該回什么家”。
集體檢查是否正確。
二、小組活動。
1、看標記送片片回家。
2、看圖按標記印數字。
3、依樣涂色。
三、趣味練習:
擺圖形卡片游戲
四、活動評價。
表揚能邊操作邊講述過程的幼兒
圖形的分類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專心、細心的好習慣。
2、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長短不同的游戲棒若干根。
【活動過程】
1、利用游戲棒拼圖形。如讓幼兒在一定時間里,用游戲棒分別拼搭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想象中的欄桿、滑梯、秋千架、房子、飛機、機器人等。每次可拼一個,或幾個,最后以拼得對、拼得快為勝。
2、兩人一組,每人有10根游戲棒,先用猜拳來確定玩的次序(先A后B)。A先將20根游戲棒握在手中,然后將棒垂直立于桌面,雙手松開。用單手去取桌上的游戲棒。在取棒過程中,每次取一根,不能碰到其他棒,否則,讓B進行。游戲以取棒多者為勝。
【活動反思】
平面圖形的拼組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一些關系。在教學中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身體驗、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和感悟。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的導入時,我選擇了學生很感興趣的風車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的本意是讓學生在動手折風車活動中,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從而了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但是由于低年級學生只注意折風車,而忽略了老師讓他們通過折找長方形和正方性的邊的特征。但在整節課的開頭正是由于我導入設計的不夠好,導致了在折風車時大多數同學只管自己做,根本沒有聽老師提出的問題,只有一部分學生體會出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如果在這個時候,我適當的加以引導,可能學生能很快的被引導過來。一節課上下來,我感覺自己沒有很好的處理好知識和學生興趣的關系,沒有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真正地學到知識,做到學有所進步。還有就是感覺一年級的學生還有待于課堂常規的有效規范,怎樣有效的規范,這將是我在近段時間內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進的地方。
圖形的分類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肯定、否定標記,理解它們表示的意義。
2、引導幼兒學習按肯定和否定標記給圖形分類。
3、能講述操作過程及其結果。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給圖形分類的快樂。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教具:一次分類板,幾何圖形片,肯定、否定標記,磁板一塊。
學具: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流程
認識標記——按標記分類——幼兒操作——活動評價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認識一次分類板。
出示圖一、圖二,“圖上有什么?”(圓形、三角形、……)“除了這些圖形外,圖上還畫了什么?”(方框、虛線)“虛線表示什么意思?”(虛線是圖形片從上往下走的路線)
(2)認識肯定、否定標記。
出示圓形標記,“這是什么標記?”(圓標記)“圓標記放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表示這里是圓形的家)出示否定圓形的標記,“這是什么標記?”(不是圓形標記)“不是圓形的標記放在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這里不是圓形的家)
(3)按標記給圖形分類。
教師指一圓片,“這是什么片片?”(圓片片)“它應該回哪個家呢?”(圓形家)
教師指一方片片,“這是什么片片?”(方片片)“它是不是圓片片?應該回哪個家?”(它不是圓片片,應該回不是圓片片的家。)“誰來送這里的片片回家,要邊送邊說‘你是什么片片、回什么家’,或者‘你是什么片片、不是什么片片,應該回什么家’。集體檢查是否正確。
2、小組活動。
(1)看標記送片片回家。
(2)看圖按標記印數字。
(3)依樣涂色。
3、活動評價。
表揚能邊操作邊講述過程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