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信中緬懷父親——一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國孩子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教學本課應根據課文特點和課文的選編意圖,引導學生運用已習得的讀書方法,進行自主 、 合作 、 探究學習,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 、 體驗 、 感悟 、 思考。
一、 教學目標:
1 、 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父親的無比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2 、能聯系實際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信中作者的呼吁 , 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懷念 , 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
三、教學難點:
認識“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四、教學過程
一、創新情境,激發情感。
1 、出示課件,播放有關依拉克的特別報道。
2 、學生自主交流感受。
3 、出示句子,并引導理解: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 1 )“和平之花”是什么?為什么說是嬌嫩的?
( 2 )我們的世界還存在哪些不太平的事件?舉例說說。
中東戰爭;美國轟炸伊拉克,中國記者遇難; 9 . 11 事件美國軍用飛機非法侵入我國領空,飛行員遇難……
( 3 )感情朗讀: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孩子,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 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
4 、小結
二、自主探究,體會情感
1 、自由朗讀“傾述與懷念”部分,找出描寫爸爸的句子,體會雷利當時的心情。
2 、自主探究,分組討論。
3 、匯報交流:
( 1 )出示“父子分別”與“遺體歸來”的畫面
( 2 )出示以下兩個句子
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
孩子,等爸爸回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
①這兩個分別應該用什么語氣讀?表達怎樣的心情?
②指名試讀
③評價
④引導想像:雷利萬分悲痛的情景是怎樣的 ? 假如你是雷利 , 在這悲痛之時 , 你心里會想些什么 ? 做些什么 ?
(3) 爸爸的嘴張著 , 仿佛在呼喚著什么。
①理解“呼喚”。
②“我”聽見爸爸呼喚的是什么?媽媽聽見呼喚的是什么?
( 4 )出示課件,理解句子:
和平。
和平!和平!和平!
① 自由讀,說說兩個句子有何異同?
② 體會這兩個句子所表達的不同感情。
③ 齊讀
( 5 )對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引導學生找了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情感。
出示課件,齊讀句子:救救孩子們,要和增,不要戰爭!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孩子,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 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
三、導向實踐,深化認識
1 、我們作為一名少年兒童,為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能做點什么?
2 、分組討論
3 、匯報交流:
讓學生明白,為了制止戰爭,保衛和平,要以是現在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也可以是給戰亂地區的兒童獻愛心。
四、朗讀課文,升華情感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感受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感受到和平的寶貴。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讓我們向聯合國呼吁——
齊讀:“敬愛的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人類家園”
五、課外拓展,呼喚和平
鼓勵學生,給那些深受戰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寫封信,表達對他們的同情和對侵略戰爭的譴責。
教學反思:
1、 播放伊拉克特別報道,再現了戰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的災難與痛苦,激發了學生仇恨戰爭,熱愛和平的情感,為后面的教學作了感情鋪墊。
2、 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設身處地地想像雷利當時的心境,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指導,體會雷利無比悲痛的神情和竭力倡導和平的心聲。
3、 引導學生把感受化作語言行動,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尊重學生的看法,體現了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使學生熱愛祖國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情感得到升華。
專家評點: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這一點:“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以情導讀,自主探究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中心。學習中,學生自主的意識和習慣得到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