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混沌中走出------談作文分格訓練
人到了不應該天真的年齡就不要再去天真,人們常常這樣嘲諷那些成熟較晚的人,同樣,人如果在他天真的時代去裝模作樣地成熟,也是一種不適應,有時甚至很滑稽。就象人的發展一樣,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也有一定的順序和規律:一般是由現象到本質,由部分到整體。
我們如果直接去認識宇宙,會覺得無法追尋它的蹤跡?墒侨绻銖奈覀兙幼〉牡厍虺霭l,再由太陽系到銀河系,循序漸進地去認識整個宇宙,所有問顆都會迎刃而解。
其實作文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一開始就讓剛上中學的學生寫一個完整的“長篇”他們當然會感到手足無措、望文而生畏了。
剛 上 初 中 的 學生作文水平,經過小學六年的序列訓練,已有一定的基礎,但是他們在作文方面仍然沒有脫離天真與幼稚。要使他們作文能力有點起色還得從一點一滴做起。如果對他們的作文能力估計過高,就會使他們產生迷茫與恐懼。而以往初中作文指導,有些教師恰恰不從基礎開始。結果的教訓是:欲速則不達。想一口吞個胖子,結果圍著胖子轉得頭暈目眩,還是無從下口!饞涎欲滴,連一決肉也沒吃到嘴,可悲!可嘆!
中學生對造句或者寫一個不完整的片斷。象寫一段景物,寫一段肖像 ,人物對話,行動描寫等,不會覺得太難,為了不使小學六年級與初一產生落差,我就從這里開始。
初一作文主要是寫人記事,寫人即寫人的 喜、 怒、 哀、俱、愛、惡、欲,也就是人的七情;人離不開他所生存的環境,因為人不可能生存在真空里,這就需要狀物的能力,即寫物的五味:聲音、顏色、形狀、味道、觸感。作文訓練就要從這點點滴滴開始。
定格有了基礎,但還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安排格式內容,要有計劃,決不可以東一耙子西一掃帚,要按照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
根據初一學生特點,我首先安排了“說話格”其格式是:
(1) 人 + 話
例:小明的父親說:“你要聽老師的話”
(2) 人 + 動作 + 話
例:小明的父親把小明拉過來說:“你一定要聽老師的話”。
(3) 人 + 動作 + 神態 + 話
小明的父親把小明拉過來嚴肅地說:“你一定要聽老師的話”。
通過這個階梯性的訓練,學生作文時再寫人物對話就不象原來那樣只簡單地他說什么,我說什么,而是學會了觀察生活中人的動作和神態,寫起來得心應手,語言活潑。
繼說話格后,我又結合《一面》一課進行了肖像 格訓練,按肖像描寫的內容,又分為眼格、耳格、臉格、鼻格、口格、服飾格等,如其中的眼格為:
(1) 形態 + 眼
例:鳳眼、綠豆眼、三角眼。
2) 顏色十眼
例:藍眼珠、黑亮的眼睛
單項訓練后,我又進行迭加綜合訓練,最后讓他們當場給班級同學畫像,效果很好,學生基本掌握了人物肖像描寫的要領。 學完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生都認為對百草園的描繪確實很出色,但是如果你追問一下好在哪里?他們都說不大清楚。于是我及時引導:魯迅先生之所以把百草園寫得繪聲繪色,就是因為他調動了人的聽、視、味覺等各種感官。讓人們盡情地去感受百草園的動植物。那桑椹、那覆盆子有誰不想吃一口,那斑蝥、那蜈蚣,孩子們誰不想親手去玩一玩。通過剖析他們仿佛明白了其中的奧妙。課后我安排了狀物格訓練,基本格式如下:
(1) 聲音 + 物
(2) 顏色 + 物
(3) 形狀 + 物
(4) 觸感 + 物
(5) 味覺 + 物
這幾個格式熟練把握后,然后再把它們迭加起來訓練。
兩個迭加掌握了,再三個迭加,最后把五味全部運用進去,進行綜合訓練。
作文前一天,我讓他們先到農貿市場觀察一下,第二天回到課堂上來,我讓他們當堂課完成一個小作文《農貿市場一角》要求學生靈活運用“狀物格”,其中一個學生,語文基礎很差,可是這一次他的作文寫得很出色,后來我才了解到,為了寫這個作文,他整整在農貿市場轉了一個中午,他的作文是這樣的:
“一進農貿市場,我就被那種嘈雜的叫賣聲所打動。那嫩綠的蔬菜,鮮紅的鯉魚,活蹦亂跳的泥鰍,紫紅的葡萄一看就讓你流口水,往里一拐,我的鼻孔鉆進一股鮮美的果香味來,我不由自主地往里一望,荷!一大堆圓滾滾的大西瓜。我湊過去,禁不住要吃一口,賣西瓜的叔叔搬過來一個放在案 子上, 一刀 下去,青 皮、紅瓤、黑籽的大西瓜一分兩半,我啃了一口,只覺得又涼又甜又脆。”
這個小作文雖然寫得還不夠成熟,但從觀察和描摹事物的能力上看,他已掌握了要領并達到一定的水平。
對于初一的中學生,要提高寫作能力,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是相當重耍的。
學完《古代英雄的石像》、《蚊子和獅子》、《皇帝的新裝》以及《香山紅葉》這幾篇文章,我進行了想象格作文訓練。
想象一般包括:推想、幻想、聯想。根據這種分法,我把想象分為三種格式:
(1) 推想格:事實敘述 猜想
這種格式首先要明確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原因推出結果,另一種是由結果推出原因。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這樣一段:“我不知道家里的人為什么要把我送進書塾里去,而且還是全城中最為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囚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
這就是由結果推出若干原因。舉例分析后,學生按格作文。有個女同學作文是這樣的:
“看完《星星知我心》,媽媽哭了,也許是因為電視劇的情節太感人了吧,也許是因為媽媽太易動感情了吧,也許是因為演員演得太出色了吧”。
這個猜想作文可取之處是小作者無意之中把原因談得比較全面,而且是從欣賞理論角度談的,首先可能是劇本好,然后肯定欣賞主體媽媽感情豐富,接著又從演員演技角度談,使原因不重復。
還有一個男同學這樣寫的:“有人只想上大學,也許上大學能學到更豐富的知識,也許是因為上大學能得到一個文憑,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愿意當農民,也許當農民太苦,也許是當農民沒出息!
這個同學作文思想上有一個大問題,他運用推想格揭示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勞動差別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肯定他作文形式不錯,值得發揚,接著我又解釋了考大學和當農民只不過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沒有大學,我國的科學技術就會落后,沒有農民種莊稼,我們 都 得 去喝西北風。這樣指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而且還加強了國情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2)幻想格:假設敘述 設想
關于這個格式在指導上要指出幻想不是空想,幻想是以個人或社會的理想和愿望為依據,對未來的事情作有關想象。在格式上要求假設敘述要具備時間、地點、人物等記敘的要素。不可以說:“假如我是一個科學家、”“假如我是一個教師!币怀鲈谑裁磿r間、什么地點、我是什么身份、在干什么,在這個格式訓練中,學生發揮了大膽的想象力。有的說二十年后自己成為一名工程師,怎樣為國家作貢獻。有的說二十年后成為世界著名的宇航員,去探究宇宙,有的二十年后成為一名有幾項專利權的科學家……。
學生豐富大膽的想象, 我聽了也很受鼓舞,他們的想象有的連我們都沒敢想過, 但正如嫦娥奔月 , 古人也不敢想,可如今卻變成現實,誰敢說孩子們所幻想的將來不會變成現實。
推想和幻想只是想象的初步, 在此基礎上,我又組織了聯想格訓練。
聯 想 是 由 某 事 物想到相關的某事物,聯想有多種形式,但對于初一學生的作文實際水平來說,我只是先進行了類似聯想的訓練。
這個格式的引入是《香山紅葉》這篇文章,作者在本文中以紅葉喻老向導,紅葉在自然中經歷了風吹雨打,而且愈到老秋紅得越鮮艷。老向導在生活中經歷了人世滄桑,而且越到老越自信、自豪、奮進。這就是以物喻人。
以物喻人,人和物要有一定的“神似”之處,先要狀其物,這就用上了前面的狀物格,狀物時要抓住物的個性化特點。然后由物自然聯想,聯想耍貼切。最后出題作文,題目有《鋪路石》、《水滴》、《小草》、《舵手》、《老鼠》。下面選兩篇學生作文供參考:
文一: 小 草
大自然中,要數小草最普遍,最頑強了。它從不挑揀出生的土地, 一到春天, 就從地下鉆出來, 嫩嫩的,綠綠的、一棵挨著一棵, 一片連著一片。 道路旁,山崗上, 茫茫原野,到處都有它們的身軀。被人踩倒了,它又挺直了腰身。葉片被吃光了,它又重新長出。它從無過高的要求,只有一個愿望:用生命的綠色去裝扮大地的春天!
我國億萬勞動群眾不也象這小草一樣嗎?他們普通而又頑強地生活著, 歷盡艱辛, 為了祖國的富強頑強地拼搏著、奮斗著,沒有奢侈的要求,只是默默地奉獻。
文二: 老 鼠
老鼠那尖尖的腦袋上,長著一雙賊溜溜的小眼睛,還有一對準確搜索聲音的賊耳朵。
夜間它到處亂竄,為了找到它需要的食物拼命地咬壞衣物、家俱,貪婪地勒索一切美味歸已所有。
白天它躲在陰暗的洞穴里,受用不勞而獲的食物、養肥自己。難怪人們常說:“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然而,人群中的大老鼠更是十惡不赦,他們背地里貪污公款,利用職權行賄、受賄,損公肥私,一個個腦滿腸肥,大腹便便,為了自己撈到好處不擇手段,破壞我們社會主義高樓大廈。
這些社會中的大老鼠,不也應該人人喊打嗎?
作文分格訓練好比是一臺機器的構成零件,要分成若干個車間去制作;要想生產出來的機器質量好,各個部位的零件必須過得硬,但是生產零件不是目的,生產機器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通過分格的劃整為零后,我們就要有計劃有范圍地化零為整。
分格是打基礎,只有分格訓練項目過得硬,最后才能寫出完整的佳作。千萬不可以小看這零零碎碎的格,它會使你在不知不覺中寫作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
就象一個人要登上兩座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其中一座山是鑿了階梯的,另一座是沒鑿階梯的峭壁,鑿級的一座我們一步一步地邊欣賞著景色,邊登上了峰巔,而另一座我們只能望山而嘆了。
經過一年級分格訓練后,二年級進行完整的記敘文寫作訓練,三年級進行完整的說明文、議論文寫作訓練。
經教學實踐證明,作文分格訓練確實是今后語文作文教學中良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