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密度教案范文(精選12篇)

密度教案范文

發布時間:2023-07-20

密度教案范文(精選12篇)

密度教案范文 篇1

  1教學目標

  1、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不規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3、學會利用公式間接測定物理的科學方法。

  2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基本熟練了密度的計算以及單位的換算。

  2、學生對天平的使用已經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點難點

  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自主學習

  一、自主學習。

  1、測量一種物質的密度,一般需要測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計算出物質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

  完成下面的問題:

  (1)量筒上是以什么單位標度的?是毫升(mL)還是立方厘米(cm3)?

  1mL= ____cm3

  (2)量筒的最大測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測量值)是多少?

  (4)液體的體積或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都可以用量筒來測量,使用時應先觀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圖所示,觀察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測量石塊的密度的實驗,量筒中水的體積是40mL,石塊浸沒在水里的時候,體積增大到70mL,天平測量的砝碼數是50g,20g,5g各一個,游碼在2 .4g的位置。這個石塊的質量是________,體積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測液體密度實驗中:

  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

  ⑵ 方法:①用天平測_____________的總質量m1 。

  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讀出___________內液體的__________。

  ③稱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體的質量m2 。

  ④計算出量筒內液體的質量m= ___________

  ⑤求出液體的密度ρ=_____________。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固體密度的測量

  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將數據填寫到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石塊的質量m(g)

  石塊放入前水的體積

  石塊和水的總體積

  石塊的體積

  石塊的密度

  探究二:液體密度的測量

  進行測量將數據填寫到自己設計的表中

  玻璃杯和鹽水的質量 (g)

  玻璃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

  量筒中鹽水質量

  量筒中鹽水的體積

  鹽水的密度

  活動3【講授】拓展延伸

  怎樣測量塑料泡沫的密度

  活動4【測試】堂清反饋

  四、堂清反饋

  1. 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量某種食油的密度時,以下操作步驟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

  A.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

  B.取適量的油倒人燒杯中,用天平測出杯和油的總質量

  C.將燒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測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體積

  D.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油的總質量

  2. 在測量鐵塊的密度時,用了下面幾個步驟,則測量步驟合理順序是( )

  ①計算鐵塊的體積。②記錄鐵塊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觀察量筒中水的體積。④用天平測出鐵塊的質量。⑤調節好天平。⑥計算鐵塊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⑤④③②①⑥

  3. 在“用天平和量筒測定固體和液體的密度”實驗中,為測定物體的質量,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天平的指針靜止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則應將橫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 調節,將一礦石標本放在已調好的天平左盤內,當天平重新平衡時右盤內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8甲所示,則礦石

  的質量為__________克,將礦石標本放入裝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變化情況如圖8乙所示,則礦石的體積為__________厘米3.這種礦石的密度為_________千克/米3

  課后反思:

  第3節 測量物質的密度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第3節 測量物質的密度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自主學習

  一、自主學習。

  1、測量一種物質的密度,一般需要測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計算出物質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

  完成下面的問題:

  (1)量筒上是以什么單位標度的?是毫升(mL)還是立方厘米(cm3)?

  1mL= ____cm3

  (2)量筒的最大測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測量值)是多少?

  (4)液體的體積或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都可以用量筒來測量,使用時應先觀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圖所示,觀察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測量石塊的密度的實驗,量筒中水的'體積是40mL,石塊浸沒在水里的時候,體積增大到70mL,天平測量的砝碼數是50g,20g,5g各一個,游碼在2 .4g的位置。這個石塊的質量是________,體積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測液體密度實驗中:

  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

  ⑵ 方法:①用天平測_____________的總質量m1 。

  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讀出___________內液體的__________。

  ③稱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體的質量m2 。

  ④計算出量筒內液體的質量m= ___________

  ⑤求出液體的密度ρ=_____________。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固體密度的測量

  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將數據填寫到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石塊的質量

  m(g)

  石塊放入前水的體積

  石塊和水的總體積

  石塊的體積

  石塊的密度

  探究二:液體密度的測量

  進行測量將數據填寫到自己設計的表中

  玻璃杯和鹽水的質量 (g)

  玻璃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

  量筒中鹽水質量

  量筒中鹽水的體積

  鹽水的密度

  活動3【講授】拓展延伸

  怎樣測量塑料泡沫的密度

  活動4【測試】堂清反饋

  四、堂清反饋

  1. 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量某種食油的密度時,以下操作步驟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

  A.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

  B.取適量的油倒人燒杯中,用天平測出杯和油的總質量

  C.將燒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測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體積

  D.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油的總質量

  2. 在測量鐵塊的密度時,用了下面幾個步驟,則測量步驟合理順序是( )

  ①計算鐵塊的體積。②記錄鐵塊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觀察量筒中水的體積。④用天平測出鐵塊的質量。⑤調節好天平。⑥計算鐵塊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⑤④③②①⑥

  3. 在“用天平和量筒測定固體和液體的密度”實驗中,為測定物體的質量,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天平的指針靜止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則應將橫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 調節,將一礦石標本放在已調好的天平左盤內,當天平重新平衡時右盤內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8甲所示,則礦石

  的質量為__________克,將礦石標本放入裝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變化情況如圖8乙所示,則礦石的體積為__________厘米3.這種礦石的密度為_________千克/米3

  課后反思:

  李建偉 評論

  優點:

  訓練量較大,重難點突出,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

  缺點:

  加強學法指導

密度教案范文 篇2

  【三維教學目標】

  1、理解密度概念,會用密度知識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解決簡單的問題。

  2、通過實驗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來,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進而熟悉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主要環節。

  3、培養學生將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的學習習慣,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通過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來認識物質的密度這一特性。主要介紹了密度的定義、公式、單位及其應用,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物體的質量與體積關系的實驗探究,理解密度的含義。

  2、能用密度的公式進行有關計算、分析、判斷。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講解分析。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直接提出問題:鐵塊與木塊哪個質量大?引起學生的爭論。

  二、進行新課

  1、“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的探究

  1)提出問題(上面已提出)

  2)鼓勵學生參與教材中三位學生進行的猜想與假設活動。激發他們提出新的猜想與假設,倡導他們對三位學生提出的猜想與假設作出評價。

  3)在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中,一定要讓學生根據教材提供的.思考進行充分討論。只有讓學生討論充分,并形成較為成熟的共識,才能順利地做好實驗,以及收集證據的工作。

  4)在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這一環節上,可先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記錄表格,再與文中相比較。

  5)通過分析與論證,主要讓學生能歸納出:同一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變的;不再的物質組成的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6)最后,引出密度概念。

  教師應進一步明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7)對上面的實驗過程進行評估。

  2、密度公式與單位

  1)公式:ρ=m╱V

  2)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主單位是kg╱m3

  3)指導學生分析“常見物質的密度表”,看一看能得出哪些結論。

  3、密度知識的應用

  結合文中例題和學生一塊進行分析討論,練習應用密度的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4、讓學生閱讀“信息瀏覽”,認識:恒星在演變過程中,會形成密度很大的天體。

  三、歸納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讓學生自主歸納。

  四、鞏固練習

  1、完成P90本節的"自我評價與作業"

  2、完成本節的"基礎訓練"。

  五、反思

  本節物質的密度知識,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難點。通過本節學習,學生基本理解并掌握物質密度的有關知識。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與不足有:一、密度的符號寫法不規范;二、計算過程中,代入數據,單位不統一。這些在練習中已予以指正補足。

密度教案范文 篇3

  (一)教學目的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3.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二)教具

  演示實驗用具:1分米3的木塊1個,小黑板1塊(畫有課本上的實驗表格),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鋁塊、木塊(4cm×3cm×1cm)各1個,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松木塊(4cm×3cm×2cm)各1個,托盤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碼1套,刻度尺1只。

  學生實驗用具:每2人1個1cm3的木塊。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學學過的體積單位

  提問:小學數學在表示物體體積時常用哪些單位?

  學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師出示1分米3的實物并讓每位學生觀察課桌上1厘米3的實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問:誰能記得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板書:體積的單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3厘米3)

  教師出示上節課所用的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鋁塊、木塊,告訴學生它們的體積都是12厘米3。提問:這三個物體哪個質量最大?哪個質量最小?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由此可見,不同的物體體積相同時,質量不相等。這是什么原因?

  教師接著出示體積分別為12cm3和24cm3的鐵。提問:由生活經驗知道哪個質量大?

  學生答:體積較大的鐵塊質量大。

  講述并引入課題:同一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體積增大,它的質量也增大;它的質量跟體積又有什么關系呢?學了“密度”后我們就能知道這些問題。

  (板書:三、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演示實驗:研究同一種物質的物體,它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1)用天平稱小鐵塊的質量,將右盤所用每個砝碼的質量及游碼的位置告訴學生,請學生算出小鐵塊的質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內。

  (2)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尺量出該鐵塊的長、寬、厚分別為4.0Qcm、3.00cm和1.00Cm,請學生算出它的體積,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稱大鐵塊的質量。重復步驟(1)。

  (4)測大鐵塊的體積,與步驟(2)相同。

  (5)用兩個體積不同的長方松木塊重做上面的實驗,將得到的數據填入表格里。

  (實驗表格見下)

  (6)全班學生計算表格內“質量/體積”,將結果填入表中。

  2.師生分析實驗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導學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結論。

  (1)鐵塊的體積增大2倍,它的質量也增大2倍,可見鐵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鐵塊1與鐵塊2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也成正比;松木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與鐵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不同。

  講解: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是單位體積的質量;同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相同,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的這種特性。

  (板書:1.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教師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時,要注意:(1)單位體積就是有一定大小的體積,如國際單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將鐵塊銼成鐵屑,鐵的密度都不變。

  提問:課本練習2。

  三、密度的公式

  提問:知道物體的總質量和總體積,如何求出這種物質的密度?

  學生答:由密度定義知道,算出這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就是它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講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教師指出:要注意:(1)ρ的寫法、讀法。(2)密度只與物質種類有關,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

  提問:課本練習3。

  引導學生看課本,講解:解題思路與格式。

  四、密度的單位

  (1)單位的組成

  提問:由例題看出:密度的單位由哪些單位組成?

  答: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

  講解:如質量單位用千克,體積單位必須用米3,密度單位就是千克/米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質量單位用克,體積單位必須用厘米3,密度單位就是克/厘米3。

  提問:(1)克/厘米3讀作什么?(2)克/厘米3與千克/米3之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3.單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千克/米3=

  提問:課本例題中鐵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提出:同一種物質的密度用不同的單位,數字不一樣,可見,寫物質密度時一定要寫出具體的單位。

  請二位學生上黑板完成課本練習1,其余人在筆記本上完成。

  四、復習小結,鞏固新課

  五、布置作業:章后習題2、3。

  注:文中涉及課本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冊

密度教案范文 篇4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

  (2)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3)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學法點撥

  本節在學習質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測量質量的基礎上,學習測量物質的密度。學習利用公式間接測定某個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積單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單位的。1mL=1cm3。

  同許多測量儀器(電流表、電壓表、天平)一樣,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測量物體體積的方法:

  規則形狀物體可以用直尺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可以用量筒測量。用量筒測量體積常用“溢杯法”: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量筒內水的數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測量石蠟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體的體積,可以采用“懸垂法”:先讀取懸掛重物被浸沒于量筒中液體對應的體積,再將石蠟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沒于量筒中,讀取此時的液體體積,兩者的差便是石蠟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課學習,我們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的意義。

  1、問:什么叫物質的密度?怎樣計算物質密度?

  2、出示一塊長方體鐵塊,問:要測這鐵塊的密度,需要測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測量?記錄哪些量?怎樣求出鐵塊的密度?

  3、再出示一塊任意形狀的石塊和裝在小碗的鹽水問:能否用測長方體鐵塊密度的方法測這塊石塊的密度和小碗里的鹽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儀器來測定形狀不規則的石塊和鹽水的體積?出示量筒,指出液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來測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時,讀數時要以凹形的.底部為準,且視線要與液面相平,與刻度線垂直。

  1、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方法:先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以待測體積的物體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沒,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值為準),讀出此時量筒中水的體積V1;將不規則形狀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被測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2、了解這種測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據空間替代的方法進行測量。

  3、嘗試測量一個塑料塊的體積。

  4、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一些形狀不規則且無法浸入量筒之內的固體的體積。

  可采用“溢杯法”測量其體積。所謂“溢杯法”即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內,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的數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但現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塊溢出的水量,可用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測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讀取數據,最后相加得到石塊的體積。

  5、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1)壓入法:用一根細而長的鐵絲將蠟塊壓入水中。蠟塊投進量筒和壓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對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塊的體積。

  (2)沉錘法:用細線將一個鉤碼系在蠟塊下面,用細線吊著蠟塊和鉤碼放入量筒,鉤碼先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然后鉤碼和蠟塊一起浸入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

  三、測量形狀不規則的塑料塊和鹽水的密度

  1、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2、各小組間交流所設計的實驗方案。根據交流結果對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適當調整。

  3、各小組匯報實驗數據,然后進行討論;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密度是屬于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其大小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無關,它與物質種類有關,同一種物質密度相同。

  達標自查

  1、測量一種物質的密度,一般需要測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計算出物質的密度。這是一種(填“直接”或者“間接”)測量法。

  2、測量形狀不規則固體體積的時候,要用量筒來測量,量筒的容積要適量,適量的含義是固體(填“能夠”或者“不能”)浸沒入液體中。

  3、小亮做測量石塊的密度的實驗,量筒中水的體積是40mL,石塊浸沒在水里的時候,體積增大到70mL,天平測量的砝碼數是50g,20g,5g各一個。游碼在2.4g的位置。這個石塊的質量是,體積是,密度是。

  4、為了減輕飛機的質量,制造飛機時,應該選用密度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學要測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則應選擇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盤天平的時候,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加減砝碼的時候,可以用手輕拿輕放B、不允許把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盤里

  C、被測物體不能超過天平的量程

  D、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的讀數

  7、用天平和量筒測量食用油密度的實驗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

  B、將適量的食用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杯和油的總質量

  C、將燒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讀出油的體積

  D、用天平測出倒掉油以后燒杯的質量

  8、下面是小明在測鐵塊密度時的主要步驟,請你寫下正確的操作步驟序號

  A、將m、V代入公式中,算出鐵塊密度

  B、鐵塊用細線拴好輕輕放入水中,測出水和鐵塊的總體積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測出水的體積V1

  D、用天平稱出鐵塊的質量m

  E、根據數據V1、V2算出鐵塊的體積V

  9、根據密度的公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量越大,密度越大B、體積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質的性質,與質量、體積無關

  能力提高

  10、在調節托盤天平指針前,發現指針偏向刻度線中央的右側。為使天平橫梁平衡,應將橫梁右端的調節螺母

  A、向或移動B、向左移動C、不必移動,而移動游碼D、以上三種都可以

  11、給你一臺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鉛筆,測出一卷細銅絲的長度,寫出你的方法。

  12、用鐵、木分別做成體積相同的實心立方體,問哪一個質量大?為什么?

  13、小實驗:測量雪的密度

  問題: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時間都一樣嗎?

  材料: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約25cm,直徑約7cm);

  兩個塑料袋,一架天平,一個量筒。

  操作過程:(1)在冬天時將塑料袋裝滿雪,記下雪的類型(例如,濕雪、干雪、干粉狀雪等)及室外空氣的溫度;

  (2)返回教室內把雪全部倒入一個大碗里;

  (1)將一個圓筒稱重(m1),仔細地裝滿雪,不要使筒內留下空隙,再一次將圓筒稱重(m2),m2—m1即測得的雪的質量;

  (2)取第二個圓筒測量它的體積。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測量;二是將圓筒裝滿水,用量筒測出其體積,記錄下需要水的數量(mL)

  (3)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質量除以圓筒的體積;

  雪的密度=

  (4)在不同溫度下重復這個實驗,觀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溫度下是否相同。

  14、為了判斷一個鐵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學測得如下數據:

  鐵球的m/g

  水的體積V/mL

  水和鐵球的總體積V/mL

  79

  60.0

  90.0

  (1)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驟怎樣?

  (2)該鐵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

  若鐵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是多少

密度教案范文 篇5

  學習目標

  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生活中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3.學會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實驗設計

  一、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的密度.

  1.用天平稱出固體的質量m.2.在量筒里倒入適量的水,記下體積V1;

  2.用細線懸吊著固體慢慢沒入水中,記下總體積V2;4.固體的密度

  二、用天平和量筒測量液體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液體,稱出總質量m;2.把玻璃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記下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3.稱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鹽水的質量m1;4.鹽水密度

  典型例題

  例1.在測定液體和石子密度的實驗中,某同學記錄了如下操作步驟:

  A用天平測得石子的質量為m1B用天平測得空燒杯的質量為m2

  C用天平測得盛放適量液體的燒杯的質量為m3

  D用量筒測得燒杯中液體的體積為V1

  E將石子放入量筒中,讀出量筒中液面達到的刻度V2

  (1)測定液體密度所需的上述實驗步驟為___________,測定液體的密度ρ液=_________

  (2)測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實驗步驟為___________,測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

  例2.下面是“測量油的密度”的實驗步驟:

  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記下量筒中油的體積v

  B.用天平稱出玻璃杯的質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稱出它們的質量m1;

  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平稱出它們的.質量m

  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

  E.稱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質量m2

  F.將游碼移至橫梁標尺左端零刻線上,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紅線

  G.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觀察天平的最大稱量值及橫梁標尺上的分度值.

  請選出最佳的實驗步驟(可去掉無用步驟),按照實驗的操作順序:_________________

  課堂達標

  1.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石塊的密度:

  (1)實驗所依據的原理是_________;(2)調節天平時,應把天平放在_______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________處,若天平左盤下沉,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轉,使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線處.(3)測量石塊質量時,應把石塊放在______盤里,在_____盤里放50g砝碼一個,游碼在標尺上的讀數為3.4g,此時天平平衡,則石塊的質量為________g

  (4)把石塊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內后,水面到達的位置為80cm3,則石塊的體積為______cm3.(5)石塊的密度為_______kg/m3

  2.下面是甲乙兩位同學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鹽水密度的實驗中設計的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①用天平稱出盛有鹽水的玻璃杯的總質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③稱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鹽水的總質量m2;④

  方案二:①用天平稱出空玻璃杯的質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適量的鹽水,稱出它們的總質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鹽水倒出量筒中,測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④

  (1)哪種方案測出的鹽水密度較準確?為什么?

  答:

  (2)所測不準確的鹽水密度是偏大還是偏小?答:____________

  3.給你一臺托盤天平和一套砝碼,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個燒杯,適量的水,則測量牛奶密度的實驗步驟為:

  (1)稱出牛奶的質量:①稱出________的質量,記為m1,②稱出_______的質量,記為m2,③牛奶的質量m=_______.

  (2)測量牛奶的體積:①在倒入量筒內質量為m的牛奶液面處做一個記號,記為V1,然后將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內,使______的體積與質量為m的牛奶的體積_______;③稱出倒入量筒內水的質量為m水;④計算出水的體積V水=_____,則牛奶的體積等于_________的體積.

  (3)計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

密度教案范文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密度與溫度、密度與物質的鑒別知道是學生要明白一般物質密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可以根據密度來鑒別物質是屬于那一類,理解它的關鍵要懂得密度的計算,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密度,對于密度的計算以及公式的變形都很好的掌握,但是密度在生活中得應用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來的。由于它還與密度的計算有密切的聯系,本節課是本學科的一般內容,教學重點是密度的應用。

  二、目標及分析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密度與溫度的關系,并能解釋簡單的與社會生活相關的密度問題。

  (2)利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

  二)、目標分析

  (1) 理解密度與溫度的關系,并能解釋簡單的與社會生活相關的密度問題就是指能用密度的相關知識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如風等等。

  (2) 利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就是指通過計算來辨別物質是否是空心,是否含有雜質。

  三、問題診斷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不能理解水變成冰為什么體積變大,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水變成冰與一般的情況不同,要解決這一問關鍵是要結合實際,來讓學生明白。

  四、教學支持條件

  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視頻:選種

  問題一:從錄像中我們看到用密度的知識解決了選種的問題。你還知道我們生活中運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嗎?

  (二)新課教學:

  一、密度與溫度

  視頻:龍卷風

  例1:(1)、平時生活中的風、龍卷風的.形成與我們所學的密度知識是否有關呢?

  實驗一:在室溫下,吹鼓兩個氣球。分別把它們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爐火附近。過一會兒,你發現什么現象?

  實驗二:按課本圖11.5-1做一個風車。如果把風車放在點燃的酒精燈附近,風車能轉動起來。

  結論:由于=m/v,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膨脹后,密度變小。

  1、生活中的風就是空氣在受熱時體積膨脹,密度變小而上升。熱空氣上升后,溫度低的冷空氣就從四面八方流過來,形成風。

  2、氣體受溫度的影響較大,固體、液體影響較小。

  (2)生活中的物質大多數遵循熱脹冷縮的規律,但也有物質是喜歡熱縮冷脹。

  介紹水的特點。

  二、密度與物質鑒別

  問題二:(1)怎樣能知道這塊運動會的金牌是不是純金的?

  例題1:市中學生運動會的金牌質量為29.5克,體積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嗎?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請2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其他學生在作業本上計算。

  與上題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識還可以鑒別牛奶、酒的優劣,在地質勘探中鑒別礦石。

  例題2: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滿了石油,外側標有易燃品嚴禁煙火50m等字樣。你能否想出一個簡單的辦法,很快知道這個油罐里所裝石油的質量?

  例題3:鐵的密度為鐵 =7.9103kg/m3 ,一個鐵球的體積為11cm3 ,質量為79 g ,試通過計算說明鐵球是實心還是空心?

  課堂小結:

  1、密度與溫度關系:

  一定質量的氣體,當溫度升高時,體積膨脹后,密度變小。

  2、密度與物質鑒別

  3、水的反常膨脹,4℃水的密度最大。

  六、目標檢測:

  動手動腦學物理

密度教案范文 篇7

  <meta/><title>祝福青春</title>

  教案示例

  第三節探究——物質的密度

  教學目標:

  一、目標與技能

  ⒈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⒉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二、方法與過程

  ⒈在密度實驗中,通過對具體感性材料的分析,體會到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

  ⒉學習以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性(物質的本質特性)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密度是反映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過探究活動,能夠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教學重點: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物理意義,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密度概念建立的意義,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實驗器材:天平、砝碼、量筒、刻度尺、裝有水的大燒杯、小燒杯、鐵塊(圓柱體或長方體).

  三組質量、體積不同的銅塊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創設探究情境激起學生探究欲望.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和假設.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方案.

  實驗探究

  既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深入認識、理解、形成密度概念的過程,也是突出新的課程理念實現學生由接受式學習向探究式學習根本轉變的過程,還是學生學習體驗科學探究完整過程與方法的重要過程.

  這個環節主要落實的知識點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物質質量相同,體積不同;體積相同,質量不同;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引入:

  師:請同學們判斷這個飾品是銀的還是白金的?

  (展示一個拋光的銀質的飾品.)

  我們要區分是哪一種物質,就要找到物質不同的特征,今天我們一起通過研究一些具體問題探究物質的一種特殊性質.

  展示探究的三個問題:

  1.同體積的水和酒精質量是否相同.

  2.水的體積發生變化時,它的質量怎樣變化的.

  3.鐵塊的體積發生變化時,它的質量怎樣變化的.

  師:請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大膽猜想并將猜想寫在探究報告上.

  師:誰愿意將自己的猜想與大家交流.

  (交流猜想和假設)

  教師將同學們的猜想寫在黑板上.

  師:請根據探究問題和猜想設計你的實驗探究方案(自己先思考后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師給出探究報告的基本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實驗中所用的器材、實驗的方法、實驗數據的記錄、實驗數據處理以及實驗中注意問題.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本組方案.

  教師結合學生交流作必要的指導.

  如:比較酒精和水體積和質量關系,可以做兩組實驗分別比較同體積的酒精的水的質量和同質量的酒精和水的體積.

  數據記錄表一:

  酒精和水的質量與體積的比較

  物質

  質量g

  體積cm3

  酒精

  100

  水

  100

  酒精

  200

  水

  200

  數據記錄表二

  水的體積變化和質量變化的關系

  物質

  質量g

  體積cm3

  水

  100

  水

  200

  水

  300

  數據記錄表三

  鐵的體積變化和質量變化的關系

  物質

  質量g

  體積cm3

  鐵(1塊鐵塊)

  鐵(2塊鐵塊)

  鐵(3塊鐵塊)

  (學生實驗過程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發現實驗中的問題)

  分析與論證

  師:通過實驗是否驗證了你的猜想?通過分析數據你又有哪些收獲?請小組代表將本組的探究結果與全班交流.

  以上的'實驗數據可總結如下:

  表一:不同物質質量相同,體積不同;體積相同,質量不同

  表二:水的體積增加,質量也增加,體積是原來的幾倍質量就是原來的幾倍.

  表三:可以得出與表二相同的結論.

  師:你還發現了其他特點嗎?

  引導學生得出: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

  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

  師:由以上的結論,同學們思考一下,質量/體積跟什么有關呢?

  生:物質的種類.

  師:所以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有的性質,在物理學里用密度來表示物質的這種特性.

  怎樣測定一種物質的密度呢?我們現在就來共同研究怎樣測定一種固體物質的密度。(見課件:用天平和量筒測定固體的密度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實驗原理:

  要選擇適當的儀器、用品來幫助我們完成這個實驗。

  觀察思考

  學生猜想

  1.可能是酒精質量大

  2.可能是水的質量大

  3.水的體積增大,質量也增大

  學生實驗探究

  每個小組分別選取1至2種物質去探究

  交流討論

  小組內交流完成探究結論,討論其他發現.

  學生演示例題,得出結論,并討論密度這一物理量的單位.

  學生對表中不同物質密度進一步的鞏固

  測量飾品的質量和體積,計算密度值,與密度表中的值比較,確定是否是白金的.

  板書設計:

  第三節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

  一.探究問題:(見投影展示)

  二.猜想與假設

  學生甲:學生乙:

  三.探究實驗方案:(器材、實驗記錄參考數據表格、實驗結論)

  四.分析論證

  五.密度

  1.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ρ=

  3.課件展示例題:

  4.單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

  5.ρ水=1.0×103千克/米3=1.0克/chmetcnv>厘米3

  六.密度應用:1.鑒別物質;2.計算物質的質量;3.計算物質的體積

密度教案范文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系

  學習以同種物質 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性(物質的本質特性)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情感目標:密度反映的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難點: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中考擷要

  密度是中考試題中重要的考試內容,考查的重點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及計算,并能用密度知 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最近幾年中考中,有關探究質量與體積關系的實驗題也經常出現。

  教學工具

  天平、各種金屬塊、酒精等常見物體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啟動課堂

  一、課前感悟

  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具有______________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公式寫出來就是________,其中符號表示密度的是________,表示質量的是________,表示體積的是________。

  二、引入新課

  日常生活中我們鑒別物質,有很多時候,僅靠氣味、顏色、軟硬、形狀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們發現物質還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來鑒別物質。

  討論:前面我們學過物體的質量用來鑒別物質行嗎?

  密度的單位是:

  自學導航

  一、實驗探究:物體體積與質量的關系

  1、學生實驗:調節好天平,用天平稱量體積相同的木塊、鋁塊、鐵塊。看看它們的質量相同是否相同?

  結論: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不同。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體積,看看它們的體積是否相同?

  結論: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體積相等。

  3、提問:以上兩個實驗用不同的物質進行比較,根據實驗結果,受到了什么啟示?關于物體質量與體積的'關系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來進行研究?

  讓學生討論后提出這樣的問題: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會什么關系?

  4、驗證同學們的推測是否正確?請同學們(類比研究同一金屬導體兩端和電流關系實驗)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用實驗來驗證推測的正確性。

  5、根據實驗方案不同實驗小組分別用體積大小不同的若干鋁塊(或鐵塊、松木塊)作實驗。學生還可以把操作中出現的問題記在筆記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結論:

  (1)同種物質質量增加,其體積也增大;質量減少,體積也會減少。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二、建立概念

  從中可看出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這種特性的物理量。

  A.密度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C.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三、密度物理意義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思考與討論

  (1)對同種類物質,密度ρ與質量m和V的關系。

  (2)不同種類物質,密度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

  (3)公式ρ=m/v的物理意義。

  知識梳理

  1.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ρ”表示

  2.密度公式:ρ=m/v

  3.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密度物理意義: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它的質量和體積無關,(因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定)。

  技能遷移

  1、一個燒杯質量是50g,裝了體積為100mL的液體,總質量為130g,求該液體的密度。

  2、一個空瓶質量是200 g,如果裝滿水總質量是700 g,今先向瓶內裝一些金屬顆粒,使瓶和金屬顆粒總質量為1 kg ,然后再向瓶內裝滿水,則三者質量

密度教案范文 篇9

  教學目的

  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單位.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2.會查密度表.記住水的密度.

  教學重點

  密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

  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

  教師用:相同的燒杯兩只、分別盛同體積的水和酒精.體積相同的鐵塊、鋁塊、質量相同的木塊和橡皮泥、直徑相同的銅絲、鋁絲和鐵絲各一根、托盤天平.

  學生用:托盤天平.體積為10厘米3的長方體(鐵塊、鉛塊、木塊各一塊).體積為5厘米3的長方體木塊,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質量?質量有哪幾個單位?用什么儀器測定物體的質量?

  2.怎樣用刻度尺測定長方體的體積?指出兩三個常用的體積單位?

  3.單位換算:

  1千克=?克;1米3=?厘米3

  (二)引入新課

  講臺桌上放著銅絲、鐵絲、鋁絲、一杯水、一杯酒精.

  提問:1.這里有銅絲、鐵絲、鋁絲、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們分辨出來嗎?

  2.說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要分辨物質,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質所具有的一些特性.顏色、氣味、軟硬,就是物質的不同的特性.根據這幾種特性,利用我們的眼、鼻、手等感覺器官,就能將上面五種物質分辨出來.

  然而,利用物質特有的顏色、氣味和軟硬等特性,來區別物質,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有些物質,它們的顏色、軟硬非常相近,無法直接用人體的感覺器官來發現它們有何不同.要將這些物質分辨出來,就需要知道物質所具有的其它特性.下面我們將研究物質的一種特性,即密度.

  板書:三、密度

  (三)講授新課

  演示:1.把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放在已調好的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中,看到它們的質量不相等.且鐵塊質量較大.

  2.把盛有同體積水和酒精的燒杯,放到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中,質量也不相等.且水的質量較大.

  3.把橡皮泥、木塊放到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中,它們的質量相等,但體積不相等.木塊體積較大.

  小結:盡管鋁塊與鐵塊的顏色和軟硬程度差不多,水與酒精顏色相同.但當它們的體積相同時,質量卻不同.橡皮泥和木塊的質量雖然相同,但體積卻不同.可見,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不相等;而不同物質,質量相等,體積不同.這也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下面通過分組實驗,進一步研究物質的這種特性.

  學生看書P81前面幾行中〈實驗〉內容.

  教師說明:

  (1)增加實驗內容.測小長方體木塊的質量、體積.并計算1厘米3的質量.

  (2)不填寫“密度”一欄。

  出示實驗數據記錄本.(小黑板)

  學生分組實驗.并將得到的數據填入書中P81的表格中.教師巡迴檢查、指導.

  學生實驗完畢,請一兩位同學將實驗數據填入小黑板的表內.

  (四)學生討論

  (1)從前三次實驗所得的數據中,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2)從后兩次實驗所得的數據中,你又能得到什么結論?

  討論中教師引導學生得出:(1)不同物質(鐵、鋁、木塊),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當然1厘米3(也稱單位體積)的質量就不同.(2)同一種物質(如大、小木塊),體積不伺時,質量就不同.但1厘米3的質量卻相同.實驗使我們更加形象具體地認識了物質的這一特性.物質的這一特性,在物理學里用密度表示.

  板書:1.密度.

  板書: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這里的單位體積是指1米3,1分米3、1厘米3,都叫單位體積.

  練習;用實驗中得到的數據,計算出鐵的密度,鋁的密度和木材的密度.(每計算出一種物質的密度,要追問它的意義.)將計算結果填入表中.

  提問:已知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怎么計算出密度?(學生回答)

  板書:2.密度公式

  用表示密度,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公式可寫成

  板書:3.密度的單位

  問:若質量單位是千克,體積單位是米3,密度單位是什么?質量單位是克,體積單位是厘米3.密度單位又是什么?(學生回答)

  板書:密度單位:千克/米3;克/厘米3.

  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

  意思:每立方米多少千克;每立方厘米多少克.

  如:銅=8.9×103千克/米3.

  意思是每立方米銅的質量是8.9×103千克.

  千克/米3和克/厘米3的關系:

  顯然: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由此可見:克/厘米3這個單位較大.

  板書:4.密度表.

  第一步:看書P84密度表

  (1)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不同物質的密度不同.再次強調密度是物質的重要特性之一.

  (2)提問:金、鋼、鋁、蠟的密度值.(會讀、會講意義)

  提問:水銀、水的密度值.(會讀、會講意義)

  提問:表中密度最小的氣體是哪種?密度值多大,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步:教師做進一步的說明;

  (1)從密度表可以看出:一般固體密度比液體密度大;而固體、液體的密度比氣體密度大約大1000倍左右.

  (2)水的密度經常用,因此要記熟.

  (3)表中密度是在一定條件下的密度值(如:氣體的密度是0℃,標準大氣壓下的密度),這是我們認識物質的基本方法之一。

  (五)鞏固知識

  練習:一塊冰的質量是36克,體積是40厘米3,求冰的密度?體積是20厘米3的冰密度多大?為什么?

  板書:已知:冰=36克,V冰=40厘米3

  求:(1)冰=?(2)V冰=20厘米3時冰=?

  (2)當冰的體積是20厘米3時,冰的質量不再是36克,而是18克,單位體積冰的質量沒有變化,即冰的密皮不變,仍為0.9克/厘米3.

  答(1)冰的密度為0.9克/厘米3.(2)20厘米3的冰密度仍為0.9克/厘米3.

  強調:(1)計算時,、V、指同一物質的質量、體積和密度.

  (2)同一物質,盡管體積不同,但密度相同.

  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P83,6,7.

  補充兩題:

  1.有一塊金屬,質量是6750千克,體積是2.5米3,這塊金屬的密度是多少?查查表,看這是什么金屬?

  2.有一滿瓶油,油和瓶的總質量是1.46千克,已知瓶的質量是0.5千克,瓶的容積是1.2分米3,求油的密度?

  【評析】

  這個教案很全面,重點也突出,各教學環節安排合理,講解清楚,達到了教學目的.在教學方法上注意了聯系實際,實驗和講解有機的結合,注意了啟發性,思路比較開闊,是一個比較好的教案.這里需要指出兩點:第一,在提問后的講解中,談到區別是什么物質除了特有的顏色、氣味、軟硬外,還需要另一種特性,即密度,最好要舉幾個典型的例子,否則感到說服力不強.第二,在講解單位時,談到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后說“克/厘米3”這個單位較大”.這句話最好不講,一則并不重要;二則學生不好理解.這句話實際上教師自己設立了一個不必要的難點.

  注:文中涉及課本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冊

  密度教案示例之四

密度教案范文 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密度公式,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2、會用天平、量筒等常規方法測量物質密度;

  3、會運用學過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條件等知識,測量物質的密度。

  二、過程與方法

  1、根據密度的公式,明確要想測出物質密度,需從質量和體積入手思考設計實驗;

  2、明確測量密度的常規方法——排液法;

  3、圍繞“排液法”的器材選擇和實驗思路,逐步換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對產生的新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案。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揭示學生思維中的矛盾來創設問題情境,以探究性的專題逐步創設成階梯型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發創造性思維,以產生積極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知道測量密度的常規方法——排液法

  2、掌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結合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條件等物理知識推導出密度的表達式。

  二、難點:

  1、對于密度測量中的一些非常規方法的理解以及方法過程的先后。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與學的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回顧一下:

  1、密度的公式:m

  V

  2、常規的器材——天平用于測量質量、

  量筒用于測量體積

  3、方法——排液法

  具體方法:浸沒時

  V物= V排液= V2-V1

  變化一下:沒有量筒,對于規則物體的體積——刻度尺

  強調:排液法的適用性更加廣泛

  (二)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提高一下:針對排液法的應用,提出兩個可能遇到的'問題:

  1、如果被測固體密度比液體的密度小,此時的 V物≠V排液,怎么辦?

  方法:懸沉法

  針壓法

  2、如果被測固體易于液體反應或易溶于液體,怎么辦?

  方法:排面(細沙)法

  方法與排液法相似

  (學生討論、提出解決方案、再進行作業紙上對應題目的解答。)

  引伸一下:

  一、思考如果沒有天平,怎么辦?

  ——提出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1、常規的使用方法

  2、如果提供測力計、細線、燒杯和水,可以測小石塊的密度嗎?

  利用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現象,提出另一方法的思考——阿基米德原理

  (學生討論、提出解決方案、再進行作業紙上對應題目的解答;并且為下一問題的提出埋下伏筆。)

  二、思考沒有天平又沒有測力計的情況,只有量筒和水,又怎么辦?

  (啟發學生運用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條件——漂浮和下沉,學生清楚方法后,進一步提出要求寫 出密度的表達式)

  方法: 1.將水倒入量杯中,讀出此時水的體積V

  12.將橡皮泥捏成船狀,放到水上,讀出此時總體積V2

  3.將橡皮泥捏成球狀,放入水中,讀出此時總體積V3

  V1V2 V3

  漂浮時, G = F浮 沉底時, V物= V3-V1 表達式: ρ=m / V物

  =G/(V3-V1)g

  =F浮/(V3-V1)g

  =ρ水g(V2-V1)/(V3-V1)g

  =ρ水(V2-V1)/(V3-V1)

  思考一下:

  一、思考如果物體是懸浮在液體中的話,我們可以怎樣測物體密度?密度計

  二、并且介紹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啟發學生,運用了漂浮和下沉的原理之后,對于懸浮原理的思考及靈活應用。)

  (三)總結反思 拓展升華 課后討論:

  1、如何用刻度尺、燒杯和水,測質量分布均勻的正方體蠟塊的密度?

  2、如何用細鐵絲、燒杯和水,測質量分布均勻的形狀不規則蠟塊的密度?

  (進一步改變條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課后更加深入思考。啟發學生,其實測密度的方法根據器材選擇的不同還有很多種,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查找一些關于這方面的資料。培養他們良好的科學探究的思維和勇于鉆研的精神。)

密度教案范文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義,明確ρ、m、V三者之間的關系,會用密度公式進行求密度的計算。

  3.知道密度的單位的意義和讀法,會進行g/cm3和kg/m3之間的換算。

  4.讓學生體會物理研究中通過實驗數據分析、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的方法。

  5.培養學生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導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

  2.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會查密度表。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完成科學探究的過程。

  2.理解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的含義。

  實驗器材

  教師:體積為1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體積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體積為2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托盤天平一架,砝碼1套,量筒,小黑板(填寫實驗記錄表格)。

  學生:體積為1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體積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體積為2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托盤天平一架,砝碼1套,量筒,坐標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教師:本節課我們將學習一個反映物質特性的重要的概念。在學習新的內容之前,老師先給同學們將一個有關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教師介紹有關于阿基米德幫助國王鑒定皇冠是否純金的故事),那么阿基米德是如何幫助國王鑒定這個皇冠是否純金的呢,學習了今天這節課的內容,同學們就能夠找到答案了。

  首先請同學們看書第32頁圖2-16,認識到同體積的不同物質的質量不同。

  出示實驗所用的一組體積為20cm3體積為的鐵塊、銅塊各一塊,體積為20mL的水一杯及實驗記錄到的數據,如下表:

  長方鐵塊質量(g)銅塊質量(g)水質量(g)

  要求學生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量(學生實驗,教師強調天平的使用規則)

  引導學生比較,體積相同的鐵塊、銅塊、水,它們的質量不相等。銅塊質量最大、鐵塊較小,水最小。

  問題:對同一種物質來說,它的質量跟體積又有什么關系呢?

  讓學生說一說,根據常識,學生會說出同一種物質,體積越大,它的質量越大,教師給予肯定。

  實驗:教師出示體積1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和水一杯,2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和水一杯,同時出示畫有課本第33頁實驗記錄表格的小黑板,讓學生把銅塊、鐵塊和水的體積填入表中,把前面所測的20cm3的鐵塊、銅塊和水的質量填入表格中。

  接著,教師將天平放在講臺上,調節天平橫梁平衡,請二位同學上講臺測定10cm3的鐵塊、銅塊和水的質量,并將結果填入實驗記錄表格中。(其他同學分組實驗)

  讓學生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同一塊鐵塊或木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計算結果填入實驗記錄表格,并要求學生利用得到的數據在坐標紙上畫出圖象。

  質量(g)體積(g)質量/體積(g/cm3)

  鐵塊1

  鐵塊2

  銅塊1

  銅塊2

  水1

  水2

  學生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和得到的圖象,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比較:

  鐵塊1與鐵塊2比較:鐵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即它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為 7.9g/cm3。

  銅塊1與銅塊2比較:銅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即它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為8.9g/cm3。

  同理,比較水1和水2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

  二、密度

  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每1cm3的鐵質量都是7.9g,實驗中所用的銅塊每1cm3的銅質量都是8.9g,對于鐵來說7.9g/cm3這個比值與鐵的體積與質量大小沒有關系,對于銅來說,只要是同一種銅,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也與體積和質量的大小沒有關系,由此可見,對于每種物質來說,這個比值都是一定的。跟質量和體積的大小沒有關系,只跟物質有關系,因此它反映了物體本身的一種特性。

  教師:從實驗數據還可以看出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還反映了單位體積中質量大小,即不同物質質量分布的疏密情況,比值越大,質量分布得越密。因此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規定:某種物體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教師說明:cm3、dm3、m3物理學中都叫單位體積。

  類比速度公式的導出方式引導學生推導密度的計算公式:密度=

  教師: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計算密度的公式可以寫作:ρ=MV

  討論公式的.意義:教師出示練習題讓學生討論。

  1、根據公式ρ=mv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質的密度和它的質量成正比

  B.物質的質量和它的體積成正比

  C.物質的質量和它的體積成反比

  D.物質的密度和它的體積成反比

  教師評析:物質的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某種物質的密度大小等于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對某種物質來說,這一比值是一定的,與質量與體積無關。所以A、D兩選項是錯誤的。而同種物體在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的情況下,體積越大質量也越大,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所以B正確c錯誤。

  教師再講解密度的物理意義,并引導學生看書第34頁的密度表,要求學生記住水的密度,同時讓學生觀察密度表,讓學生討論,可從密度表中得到什么結論?(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總結,通過觀察密度表,我們可初步得到以下結論:

  1.絕大部分固體比液體的密度大,氣體密度最小。

  2.同種物質的密度可能會隨物質的狀態而改變。

  3.不同種物質的密度可能相等。

  三、求物質密度的計算

  1.例題:8.9 ×103kg/m3等于多少 g/cm3?

  0.8g/cm3等于多少kg/m3?

  解:∵1kg=103g 1m3=106cm3

  ∴8.9×103kg/m3=8.9×103× =8.9g/cm3

  又∵1g=10-3kg 1cm3=10-6m3

  ∴0.8g/cm3=0.8× =0.8× =0.8×103kg/m3

  2.讓學生看書第35頁的例題1和例題2,了解密度計算的方法,教師講解解題的步驟和物理學中計算題的書寫格式。(講解例題1的同時,回憶課前提出的阿基米德的故事)

  四、課堂小結

  1.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密度的公式是ρ= ,記住水的密度。

  3.常用的密度單位是 kg/m3,還有g/cm3,1g/cm=1000kg/m3。

  五、布置作業

  1.課文第35頁作業第1、2、3、4題。

密度教案范文 篇12

  教學目的

  1.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特性,知道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2.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會查密度表.

  3.使學生初步感知學習物理概念的方法.

  重點與難點

  重點:密度概念的建立.

  難點: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師:我們周圍有各種物質,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的.如:空氣、水、泥土、石頭、鐵、銅等等.每種物質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氣是氣體,水是液體,泥土是軟的,石頭是硬的,金屬有光澤,非金屬無光澤等等.形狀、顏色、軟硬、氣味等這些就是物質的特性,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特性來鑒別物質.下面就請同學們鑒別一下你們桌上擺放的貼有A、B、……字母標簽的是什么物質?根據什么特性鑒別的?

  生甲:我們桌上放的這瓶液體是酒精.我是根據它的氣味鑒別的.

  生乙:我們桌上放的兩塊金屬,根據它們的顏色及其中一塊的銹跡,可以鑒定一塊是銅,另一塊是鐵.

  生丙:我們桌上放的這兩個物體,外面涂有同樣的顏色,無法判斷它們各是什么物質.

  師:由此可知,我們鑒別物質,有很多時候,僅靠氣味、顏色、軟硬、形狀等特性是不夠的.那么物質是否還有其它特性呢?請丙同學告訴我,你能否判斷你桌上的兩個物體是不是同種物質?

  生丙:肯定不是.因為它們大小形狀完全一樣,可我用手掂了掂它們不一樣重.

  師:大小形狀完全一樣,表示什么相同?

  生:體積相同.

  師:用手掂,你關心的是什么?應該用什么儀器測量?

  生:關心的是質量.應用天平進行測量.

  [實驗1]

  A.將涂有同種顏色、同體積的兩物體放在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上,結果天平失去平衡.

  B.取同體積的水和酒精倒入質量相等的兩個空燒杯中,然后分別放到天平的兩個盤上,結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師:這兩個實驗中有什么相同量?什么不同量?這兩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生丁:兩物體的.體積相同,質量不同;水和酒精的體積也相同,但質量不同.

  生戊:這說明不同物質在體積相同時,質量是不同的.

  師:對.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不相等,這也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為此我們引入一個物理量—一密度.

  [板書1]三、密度

  1.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質,在體積相同時質量并不相同這一特性的物理量.

  師:現在我們只知道了涂有同種顏色的兩個物體不是同種物質,還不知道它們各是什么?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對于同一種物質來說,它的質量跟體積有什么樣的關系.

  2.建立概念

  (l)學生分組實驗

  (每組一個鐵塊或一個木塊,各組的鐵塊、木塊的體積均不相等).

  [實驗2]用天平稱出鐵塊或木塊的質量,用刻度尺測出其體積,并計算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將這些數據填入下表

  (2)分析實驗數據(投影片見表1)

  表1

  師:由以上的實驗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什么?

  生甲:體積不同的鐵塊,它們的質量不同.

  生乙:鐵塊a的體積是鐵塊b的兩倍,鐵塊a的質量就是鐵塊b的兩倍;鐵塊c的體積是鐵塊b的4倍,鐵塊c的質量就是b的4倍.

  生丙:木塊a的體積是木塊b的兩倍,木塊a的質量就是木塊b的兩倍;木塊c的體積是木塊b的四倍,木塊c的質量就是木塊b的四倍.

  生丁:對鐵塊,它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個定值;對木塊,它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也是個定值.只是這兩個比值不相等.

  師:很好.這就表示,對于同種物質,它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即它的質量和它的體積成正比,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個定值.對不同物質,這個比值不同.而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于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不同種類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特性,物理學中就用單位體積的質量來定義密度.

  (3)建立概念

  [板書2]2.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

  3.密度的公式

  師: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單位是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的.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體積的單位是米3,密度的單位就是千克/米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

  [板書3]4.密度的單位:千克/米3

  師:在一般物理實驗中,由于所用物質不多,因此質量的單位常用克,體積的單位常用厘米3,密度的單位就是克/厘米3.”

  [板書4]常用單位:克/厘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03千克/米3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第84頁,我們一起來看一些物質的密度表.

  師:銅的密度是多大?表示什么意義?用克/厘米3作單位,其數值多大?

  生甲:銅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這表示體積是1米3的銅其質量是8.9×103千克.用克/厘米3作單位,它的數值是8.9,即8.9克/厘米3.

  師:鐵的密度是多少?銅比鐵的密度大,這說明什么?

  生乙:鐵的密度是7.9×103克/米3.銅的密度比鐵大,說明1米3體積的銅的質量比1米3體積鐵的質量大.

  師:水的密度是多大?空氣的密度是多大?

  生丙.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空氣的密度是l.29千克/米3.

  師:水的密度在后面的學習中我們經常要用到,所以同學們一定要記住它.另外還請同學們注意看,在氣體的密度表旁邊有個條件—0℃,在標準大氣壓下.其實不僅是氣體,固體和液體的密度也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由科學家經過嚴格準確的實驗測出的.

  師:現在,我們再看密度表,比較固體、液體、氣體的密度,哪種較大?哪種較小?

  生丁:固體的密度都較大;氣體的密度都比較小.

  師:是否所有的物質都是這樣呢?你們查查看,固體中干松木的密度是多大?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還是小?再查查看,水銀的密度是多大?水銀是固體還是液體?

  生戊:干松木的密度是0.5×103千克/米3,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銀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米3,水銀是液體.可它的密度卻比一些固體的密度還要大.

  師;所以說固體的密度較大,只是對一般物體而言.好,若有一種金屬,它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它是什么金屬?

  生己:由密度表可知,這種金屬是鋁.

  師:所以,利用密度還可以鑒別物質.

  3.實驗與討論

  師:(拿一個戒指或螺母)請同學們想想,怎樣鑒定這枚金戒指的真假?都需要測哪些量?各用什么儀器?

  生:可以測密度來鑒別,這需要測質量,用天平測;還要測體積,用量筒來測;將數據帶入密度公式進行汁算.

  師:下面我們分成4個大組,每個組完成下面一個實驗內容.

  (1)學生分組實驗(實驗內容用投影映出)

  [實驗3]用天平、量筒來測定:

  A.一杯酒精、半杯酒精的密度;

  B.大鋁塊、小鋁塊的密度;

  C.同體積的鐵和銅的密度;

  D.涂色的兩種物質的密度,鑒定它們是什么物質.

  (以上實驗兩人一個小組,六個小組完成一個實驗內容,四個實驗內容并進).

  (2)實驗記錄

  (見表2用投影片,請同學回答,教師填寫).

  表2

  (3)思考與討論

  師:由以上實驗結果,我們一起來討論幾個問題.

  [板書5]實驗與討論:

  A.對同種物質,物質的密度與質量、體積V的關系.

  B.不同物質,密度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

  生甲:對同種物質,它的體積變化時,質量也變化,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即與V的比值不變,也就是密度不變.這說明,同種物質,密度是相同的,與、V都無關.

  生乙:不同的物質,密度也不同.這說明: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

  師:回答得非常好.既然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這說明: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

  [板書6]5.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在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同種物質,密度相同.

  師:我們再來看第三個討論題.既然對同種物質,與、V都無關,那種這個密度公式還有什么意義呢?

  生丙:用它可以計算未知物質的密度.

  以此式也叫做密度的計算式.

  [板書7](寫在板書1,密度公式的右邊):計算式.

  4.鞏固練習

  (投影片)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A.大鋁塊的質量是4千克,小鋁塊的質量是1千克,則大鋁塊的密度是小鋁塊密度的4倍

  B.物質的密度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的體積成反比

  C.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一半酒精的密度是原來的一半

  生:(略)

  5.本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密度,通過實驗和討論,知道了密度也是表征物質特性的一個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單位體積的物質質量大小的差別,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那么,如何利用密度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呢?這是我們后面學習要討論的問題.

  6.布置作業

  第三節密度教案一

密度教案范文(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水的密度(通用2篇)

    教學目標1、通過對水的密度的認識,確認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該物質的密度。2、知道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3、寫出密度的定義式,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說出密度的單位及換算。...

  • 密 度(精選14篇)

    教學目的要求: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義、公式、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2、知道密度是物質特性,在一定條件下,同種物質密度是一定的;3、初步培養學生通過實驗數據分析、概括、歸納物理概念的能力;重難點...

  • 密 度(精選13篇)

    1、了解的概念、公式,知道的應用.2、了解用天平、量筒測量密度及其他間接測定密度的方法.3、學會系統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學會分析解題思路,總結解題規律.提高解題意識.教材重點難點重點:對密度概念的把握和理解難點:密度...

  • 第三節 密度(精選6篇)

    第三節 密度(3)【設計理念】密度是表示物質特性的一個重要物理量,按《課程標準》的要求可以從物體的顏色、氣味、軟硬等鑒別,如果從表面無法鑒別時,啟發學生通過實驗獲得數據,用科學的方法測出物質的密度。...

  • 密度教案示例(精選4篇)

    (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學 高康寧)(一)教學目的1.掌握密度的概念。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3.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 第三節  密度(1)

    第三節 密度(1)[學習目標]1.復述密度的定義,寫出密度公式,說出公式中的各個字母所代表的意義,寫出并讀出密度的單位“千克/米3 ”、“克/厘米3”,說明其含義,領會密度單位(復合單位)的確定方法。2.會推導克/厘米與千克/米的關系。...

  • 密度

    詳細介紹:比熱容(一)教學目的(二)教具(三)教學過程(四)說明密度...

  • 密度

    【教材分析】“密度”這節課是本章的重點課。密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課程標準中要求的七個掌握層次的重點知識之一。學好本節知識又是進一步學習力學知識的基礎。...

  • 第三節  密度(3)

    第三節 密度(3)【設計理念】密度是表示物質特性的一個重要物理量,按《課程標準》的要求可以從物體的顏色、氣味、軟硬等鑒別,如果從表面無法鑒別時,啟發學生通過實驗獲得數據,用科學的方法測出物質的密度。...

  • 密度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國際單位以及單位間的換算.2.掌握密度的計算公式.3.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在一定條件下,同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能力目標1.培養分析概括能力(1)在分析實驗數據的基礎上概括出相同體積的不同...

  • 密度

    1、了解的概念、公式,知道的應用.2、了解用天平、量筒測量密度及其他間接測定密度的方法.3、學會系統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學會分析解題思路,總結解題規律.提高解題意識.教材重點難點重點:對密度概念的把握和理解難點:密度...

  • 水的密度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水的密度的認識,確認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該物質的密度。2、知道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3、寫出密度的定義式,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說出密度的單位及換算。...

  • 密度

    教學目標:1. 掌握密度的概念。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3.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教學重點: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教學難點: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教學準備:天平砝碼,木塊2個...

  • 第三節  密度(2)

    第三節 密度(2)(一) 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系學習以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性(物質的本質特性)來定義密...

  • 密度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人教版)九年級(第十章第三節)。本節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知道密度的定義、公式、單位,會求物質密度,會查密度表,記住水的密度,學會運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在线国产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看 | 少妇又黄又爽又紧又刺激 | 91av小视频| 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综合 | 嗯啊在线观看 | 欧美小视频在线观看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图片 | 国产视频p| 中国杭州少妇xxxx做受 | 最近中文字幕日本 | 丝袜足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无码avⅤ | 韩国男男腐啪GV肉视频 | 欧美丰满少妇XXXXX | 特一级黄色 | 日韩av综合在线观看 |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 | 人妻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 | 人人草在线视频 | 无码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 精品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 米奇影院888奇米色99在线 | 亚洲天堂自拍 | 黄色小说视频网 | 超碰CAO已满18进入离开官网 | 操操操操操网 |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 | 日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 国产亲妺妺乱的性视频播放 | 99视频久久 | 超碰97人人人人人蜜桃 | 羞羞视频网站免费 | 又色又爽又高潮免费视频观看酒店 |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一二三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