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的公開課教案(精選8篇)
三角形的特性的公開課教案 篇1
【內容分析】
認識三角形和認識三角形特性在四年級中屬于較為簡單的內容,主要讓學生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因為上個學期學生已經學過畫垂線,所以給三角形畫高能起到很好的遷移。
【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27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人。本班的每個學生都活潑可愛,有著很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但是有一半的同學的數學基礎較差,差生占50%。是本校數學成績中等的一個班。他們不僅計算能力差,空間想象能力也差。因此為了上好本節課,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另外我還精心制作了一些教具,來進行直觀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進一步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認識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2、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3、會在三角形上畫高。
【學習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學習難點】
給三角形畫高
【學習過程】
一、激趣定標
1、出示埃及金字塔的和橋的資料圖。
2、你從圖中發現三角形了嗎?
3、展示目標: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1、小組合作,利用學具擺三角形,上臺展示。
2、出示以下三角形引導學生說出三角的定義。
3、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說出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4、播放圖片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三角形。
5、小組合作閱讀60頁,回答三個問題。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怎么畫三角形的高?
自己畫一條三角形的高。
6、一個三角形的有多少條高、
7、生活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作用?舉例子
8、如何增加椅子的穩定性?
三、測評訓練。
完成課文65頁第一題。
三角形的特性的公開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 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 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
學具準備:
師生分別準備木條(或硬紙條)釘成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框架、小棒。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情景導入
1. 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片,請你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物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課件出示流動紅旗、建筑框架、吊車、筆筒)
(學生回答指出都有三角形)
2. 導入課題:同學們的眼力可真好,對, 這些物體中都有三角形(同時點擊課件,抽出三角形)可見三角形在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那它究竟有什么特點?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角形,來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書課題)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發現三角形的特征。
師:大家看,在這幾個形狀不同的三角形中,你能找出他們的共同點嗎?(分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評價,得出: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師:大家同意嗎?(同意)是的。剛才同學們所發現的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板書: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你能在自己的練習紙上畫一個三角形嗎?并嘗試標出邊、角、頂點。
利用實物投影儀交流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引導:大家對三角形的特征形成了一致的看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
。1)有三條邊的圖形叫三角形或有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2)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3)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的圖形叫三角形;
。4)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5)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請同學們對照剛才幾個同學的說法,判斷一下:下面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
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
師:現在你覺得哪種說法更準確?課件出示完整定義。(齊讀三角形的`定義)
師:你認為三角形的定義中哪些詞最重要?為什么?
組織學生在討論中理解“三條線段”“圍成”。(此處可點一點“圍成”就是首尾相接,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為了表達方便,我們習慣用連續的大寫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時點擊課件,出示三角形ABC。).
師:如果換上不同的字母,怎么叫呢?(指名說說)
師:讓我們用最快的速度畫一個三角形ABC。(同時,教師在黑板上也畫一個三角形ABC)
三、實驗解疑,探索特性
師:在我們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地方很多,你們看(課件出示:自行車、籃球架、電線桿),你發現了什么?那你們知道為什么要把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呢?(學生各抒己見)
師:同學們的說法都有道理,F在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看。教師拉動四邊形,你發現了什么?這是一個三角形,我請兩個同學來拉拉看,(指名)感覺怎樣?(拉不動)拉不動說明三角形具有怎樣的特性?(穩定性并板書)
師:正是因為三角形的這一特性,所以在生活中的用處很廣泛,你能舉個例子嗎?(房頂做成三角形的,臺歷、斜拉橋、吊車)
師:剛才我們發現四邊形容易變形,你能想辦法讓這個四邊形也拉不動嗎?
。ㄖ该f)為什么?(教師演示)
師: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你能來運用嗎?
巧手實踐。
。1)學校的椅子壞了,有點搖搖晃晃,誰能利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想個辦法把它修好?
。2)路邊的小樹被風刮倒了,要把小樹固定住,可是路邊只有一根木棍,怎么辦呢?
四、教學三角形的高
師:我們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所以人們常常把很多物體設計成三角形。(出示圖片:斜拉橋。)
師:在這座斜拉橋上你看到了什么?
要想知道這座斜拉橋從橋面到頂端的高度你準備怎么測量?在同學們的桌子上也有一幅這樣的圖,先想一想,四人小組討論,可以在練習紙上操作。
集體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都想到了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這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我們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師:請你想一想,該怎樣作高,試著在剛才畫好的三角形ABC內作出一條高,并標出它所對應的底,比一比,誰作的高最規范、最漂亮。
。▽W生嘗試作高,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交流作高的過程。教師示范畫出一條高。(一邊演示,一邊講解:畫三角形的高,其實就是過直線外一點畫直線的垂線段。)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它們的位置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發現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的高就是過一個頂點作對邊的垂線段。)
教師小結:對,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一組線段。
師:出示教材第81頁上的三角形。提問:這是三角形的一組底和高嗎?在這個三角形中,你還能畫出其他的底和高嗎?
學生在書上操作,然后評議交流。三角形有幾條高?
小結:無論什么樣的三角形都有三條高,只是他們的高各不相同。
你能給這兩個三角形畫高嗎?(練習紙上畫高)
五、總結評價,質疑問難
這節課你獲得了什么知識?你對三角形有了哪些進一步的認識?
三角形的特性的公開課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80—81頁的內容。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內容的設計是在上述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的編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構建數學知識。
學生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三角形,對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的特征、特性,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
設計理念:
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識是通過操作、實踐而獲得的。因此本節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角形概念以及特性。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含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難點:三角形高的確定及畫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硬紙條制作的長方形和三角形,三角板,作業紙等。
學生準備:學具小棒、彩色筆、三角板,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情境導入
1、播放視頻短片。
師:為了上好今天這節課,老師特意拍了一小段視頻,考考你們,看你們能否發現短片中你比較熟悉的圖形?(課件播放視頻:三角形的木梯、空調外機的支架和電視塔)
學生自由匯報。
師:老師很高興你們都有一雙智慧的眼睛。
2、學生舉例說生活中的三角形。
師:你還能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嗎?
生:紅領巾、房梁、自行車、交通標志牌、電視接收塔、高壓線塔……
3、從你們的回答中老師感受到你們都是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孩子!看來生活當中的三角形還真不少!這節課你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知識?
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揭示課題并板書:三角形的特性、定義、特點等。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發現三角形的特點。
師:用你喜歡的顏色在作業紙上畫一個三角形。邊畫邊想:三角形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展示學生畫的三角形,組織小組交流: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你們畫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反饋,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課件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板書: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師:看來大家對三角形的特點達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
。1)有三條邊的圖形叫三角形或有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2)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3)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的圖形叫三角形;
。4)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5)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師:請你們對照上面的說法,判斷下面的哪個圖形是三角形?
課件出示一組圖形:
討論:哪種說法更準確?
閱讀課本:課本是怎樣概括三角形的定義的?你認為三角形的定義中哪些詞最重要?
組織學生在討論中理解“三條線段”“圍成”(邊畫三角形邊強調“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接”)。
學生看著書齊讀三角形的定義。
師小結: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我們在用數學語言表達的時候也要講求其嚴謹性。
3、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1)聯系生活,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師:細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會用到三角形的知識。
課件出示練習十四第2題“圍籬笆”圖。
師:瞧!小兔和小猴分別在各自的菜地邊圍上籬笆,小兔圍成的是長方形,小猴圍成了三角形。
請同學們想想哪種圍法更牢固?為什么?下面我們來做個實驗。
(2)動手操作,發現三角形的特性。
師拿出長方形框架。
師:誰想來拉一拉這個長方形的框架,你有什么發現?(容易變形,不穩定。)
課件演示:如果我們在小兔的籬笆上輕輕一推,會出現什么情況?(籬笆會倒下去。)
指導學生操作:去掉一條邊,再扣上拼組成三角形框架。
師: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覺?
請一名學生上前演示。
師:其他同學也想體驗一下嗎?(學生興趣高漲,想要動手試試。)拿出你們的學具小棒和小組內的同學一起動手感受一下。
師小結:通過實驗發現三角形不易變形,可見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板書:穩定性。)
點擊課件,小猴的籬笆上有個紅色的三角形在閃爍。
師:現在你能說說為什么小猴的籬笆更牢固了嗎?
生:因為小猴的籬笆是三角形的,所以更牢固。
師: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穩定性的特征嗎?
生:自行車、籃球架、電線桿……
小結:(點擊課件,物體中紅色的三角形在閃爍)生活中常見的自行車、籃球架、電線桿等物體之所以制成三角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使其結實耐用。
。3)運用三角形的特性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件出示練習十四第3題圖片。
師:了解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特性,我們可以用這個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矗@是一把舊椅子,搖晃得很厲害。扔掉可惜,該怎樣加固它呢?
指名學生上臺演示具體怎樣做。
追問:為什么要在椅子的兩條腿上斜斜地釘上一根木條?這樣做運用了什么知識?
生匯報后師小結:這樣做是應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同學們能夠學以致用,真了不起!
4、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
課件出示松鼠和斑馬的“別墅”。
師:聰明的松鼠和斑馬也利用了三角形的這一特性各給自己做了套漂亮的別墅。你知道哪個是松鼠的家?哪個是斑馬的家嗎?你是怎么想的?
生:高的別墅是斑馬的,矮的別墅是松鼠的'。
師:你說的房子的“高”指的是哪部分?請上來指一指。(學生上臺比劃三角形的高。)
師:(出示課件)老師這里有三幅圖,那幅圖把你心目中的高畫下來了?
生:第(1)幅。
師:第二幅為什么不是?(第二幅是斜的,高應該是垂直線段。)
師:那第三幅是垂直的呀?為什么也不是呢?(沒有經過頂點)
(2)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師:那你能說說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嗎?
結合學生的描述板書揭示三角形高的定義。
師邊揭示三角形高的定義邊出示課件演示三角形高的畫法。
板書:頂點、(畫高,標直角符號)高、底。
。3)動手畫三角形的高。
在你畫的三角形上確定一個頂點,再畫出它的對邊上的高。(學生動手畫高。)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畫的?(指名學生上臺演示,結合學生的匯報出示課件演示)
強調:其實畫三角形的高就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要注意的是代表高的這條線段要畫成虛線段,別忘了標上直角符號。
師:為了方便表達,我們習慣用連續的三個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板書:給三角形標三個頂點標上A、B、C)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那么和A點相對應的底是哪條邊?(BC)(課件同步演示)你們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字母來表示你畫的三角形,在你的三角形中,你將哪個點定為頂點的?和它相對應的底是哪條邊?(學生匯報)
師:想一想,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可以畫一條高,三角形有幾個頂點?(3個)那也就是說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高?(板書:三條高)
剛才我們是從頂點A到和它相對應的底BC畫出了三角形的一條高,現在我們將AC作為三角形的底來畫一條高,你能找到AC這條底所對應的頂點嗎?(B點)對,找到底邊所對應的頂點,我們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畫出已知底邊上的高了。
請你們在作業紙上畫出每個三角形指定底邊上的高。(練習十四第1題)
學生畫完后匯報的同時,師點擊課件演示。強調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中當其中一條作為底邊時,另一條就是高。
。4)拓展畫鈍角三角形外的兩條高。
學生試著畫高,匯報的同時課件輔助演示畫高的過程。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三角形的特性的公開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兩點間距離的意義,明白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道理。
2、通過操作、觀察,發現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3、掌握判斷三條線段是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解決有關的問題。
4、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猜想驗證總結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知道兩點間距離的意義,明白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道理。
教學難點:
通過操作、觀察,發現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剪刀、白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第62頁例3.
師: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正從家里出發去學校。觀察情景圖說一說,從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線?分別是怎么走的?
生:從小明家到學校有3條路可走。
第一條:家郵局學校 第二條:家學校
第三條:家商店學校
師:哪條路最近?
生:家學校的路最近。
師:為什么家學校的路最近?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三角形的特性(二)(板書)
二、自主探究
1、體驗兩點間的距離的意義。
師:為什么大家認為中間這條路最近?
生1:因為第一條和第三條路線拐彎了,繞遠路,所以中間這條最近。
生2:我生活中這樣走過,中間的這條路線最短。
生3:我在課本的圖中通過測量得出中間的這條路線最近。
師:家、郵局、學校,我們可以看作三個點,你能發現它們構成了一個什么圖形嗎?
生: 觀察情境圖我們可以發現家郵局學校可以看成一個三角形,其中家到郵局的距離+郵局到學校的距離>家到學校的距離。
師:家商店學校呢?
生:家商店學校也可以看成一個三角形,家到商店的距離+商店到學校的距離>家到學校的距離。
師:通過上面的觀察,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三角形的特性的公開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感受并發現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3、在觀察、實驗中發現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觀察、實驗中發現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教學難點:
會畫三角形指定底邊上的高。
教學關鍵:
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定義,從而認識三角形的特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都準備好用塑料小棒圍成的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有點與眾不同你發現了嗎?(帶著紅領巾),這讓我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幸福的童年時代,你們愿意和我這個大姐姐做朋友嗎?(拿下紅領巾),紅領巾是什么形狀的?(板題:三角形)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以前我們就認識過三角形,你能畫出一個三角形嗎?展示學生畫的三角形,集體評價。
你覺得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學生自由發表看法。你能用一句最簡潔的`話來概括三角形嗎?(課件出示定義)
你覺得在這句話中,哪些詞語最重要?(指名說)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請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2、學習三角形的特征。
在這個三角形中,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稱嗎?(課件出示邊,頂點,角)數一數,三角形有幾條邊?有幾個頂點?有幾個角?(板書: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小結:每個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和三個頂點,這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從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事物中找到三角形嗎?學生自由說(課件出示圖片)
3、學習三角形的特性。
看,三角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的廣泛,想一想:為什么設計師在設計這些事物的時候都要用上三角形呢?三角形在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穩定)
拿出學具袋,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拉動四邊形和三角形,你有什么發現?這說明了什么?(板書:具有穩定性)
現在你知道為什么許多建筑框架上要用到三角形的原因了吧,F在我想請大家幫老師一個忙,昨天我發現我的辦公椅有點毛病了,老是晃動,誰能幫我修修?指名說。瞧,學好數學知識,對我們的生活也很有幫助呢!
4、學習三角形的高。
老師從網上找到了一幅圖片,這是一座吊索橋。里面有三角形嗎?(課件出示)繩子和橋面組成了三角形,塔與橋面也構成了三角形。如果想知道塔頂與橋面之間有多高?該怎么辦呢?學生說。(課件演示從塔頂到橋面之間的垂線。)
那你能畫出像這樣一個三角形的高嗎?同學們邊畫邊思考: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幾條高?小組內學生畫高,討論,展示匯報,集體評價。(課件出示: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三條高。)
三、總結
看來,我們班同學學習都很認真,回想一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三角形又有了哪些認識?學生自由說。
四、作業
練習十四1、3題。
三角形的特性的公開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數學興趣。
教學重點: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觀察、實驗中發現三角形有穩定性。
教學難點:
會畫三角形指定底邊上的高。
教學關鍵:
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圖形,從而認識三角形的特性。
學具準備:
長方形框架、課件、自制三角形框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情景導入.
1、展示課本80頁情景圖:我們的城市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的變化。瞧,這是正在建設的會展中心,不久的將來就會建成,成為城市標志性建筑。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車上發現你比較熟悉的圖形了嗎?請你描述幾個三角形。
2、導入課題.
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究竟它有什么特點?這節課我們將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板書課題:三角形的特性)
二、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1、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1)畫一畫。
師:請你在紙上畫一個自己喜歡的三角形。并和同桌邊指邊說一說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師黑板上畫一個三角形,讓學生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師板書。
(2)擺一擺。
師:每根小棒相當于一條線段。請你動手用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
找一學生上投影前擺一擺,并說一說是怎么擺的?
。3)看一看。
老師也擺了一個三角形,課件出示。
你們有什么看法?
教師用課件演示并強調:有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組織學生在討論中理解“三條線段”“圍成”的確切含義。
。4)找一找。
下面圖形中是三角形的請打√,不是三角形的請打×,并說出你的理由。(學生一起用手勢表示)
2、發現三角形的特征.
觀察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討論結果: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讓學生在自己畫的三角形上嘗試標出邊、角、頂點。
3、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畫高.
(1)你會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嗎?你對它們的高有什么樣的認識,三角形是不是也有自己的高?你覺得畫三角形的高應注意什么問題?讓學生說一說。
生1:高要用虛線畫。
生2:要標垂直符號
(2)教師規范學生的說法: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明確:代表高的這條線段要畫成虛線段。
使學生明確一條邊對應一個頂點。
。4)學生試著畫AB邊上的高。
。5)師:我們剛才畫了三角形ABC的一組底和高,想想,每個三角形只有一組底和高嗎?學生嘗試畫出其它的底和高。
引導學生明確: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個,從任何一個頂點都可以向它的對邊作高.這樣三角形就有3個底和3個高.
4、三角形的特性
圍籬笆。
書上86頁第3題:小白兔和小猴子的方法,誰的更牢固,為什么?引出三角形的穩定性
(1)用三角形木框實驗。
師:用手拉一拉這個三角形,你有什么感覺?發現了什么?同桌互相演示,并說一說
學生得出結論:三角形的木框不易變形.
。2)實驗:
師:你再試著拉一拉平行四邊形、(用木條釘成的)學具,感覺如何?你發現了什么?(這些圖形很容易變形)
師問: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生:(加一條邊構成一個三角形)
。3)揭示特性: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性。
讓學生舉例說明在生活中哪些物體上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師投影展示:展示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電視接收塔、自行車、大橋等。
(4)師小結:房架、自行車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使其結實耐用.
三、運用新知,鞏固練習
1、填空。
(1)三角形是由條邊、個頂點、個角組成的。
。2)三角形具有性。
(3)三角形有條高。
2、判斷。
。1)由三條線圍成的圖形是三角形。
(2)三角形有無數條高。
。3)自行車車架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
3、巧手實踐。
。1)老師的凳子使用了很多年,最近有點兒搖搖晃晃,誰能利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想一個辦法把它修理穩當呢?
(2)路邊一棵樹不牢固了,要把大樹固定住,可是路邊只有一根木棍,怎么辦?
4、作圖:畫出下圖三角形的三條高。
。ㄔO計意圖:練習設計具有階梯性,既鞏固基本的知識點,強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又能使優生得到擴展,讓不同的學生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四、小結評價,交流反思。
師:同學們,這節數學課你們學得開心嗎?你從快樂中學道了哪些知識?談談自己的收獲好嗎?
。▽W生說收獲)
師:是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和大家的生活緊密聯系,老師希望大家能從生活中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
三角形的特性的公開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三角板、木條釘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展示三角板,觀察三角形的特點,請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上也有三角形。
紅領巾、三角架。
引入課題:其實三角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三角形。
二、新課講授
1、做一做:
請學生動手制作一個三角形?匆豢、摸一摸、說一說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學生討論,學生代表發言。
小結: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2、畫一畫:
讓學生自己畫出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嘗試標出邊、角、頂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3、說一說: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大家對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學生回答:
小結: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封閉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三角形。
4、做一做:請學生動手用三支筆拼成一個三角形,并說說三角形的頂點、邊、角。
知識點2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提問: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樣正確的畫出三角形的高呢?請打開教材第60頁,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又是怎樣畫的?
學生討論發言。
小結: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師在黑板上畫兩個三角形,在黑板上示范作高兩次。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提問:老師怎樣正確的畫出三角形的高呢?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剛才的三角形中畫出一條高,并標出它所對應的底。學生動手畫出一個三角形,作出它的高,并標出與高相對應的底。
提問:三角形可以作出幾條高呢?
學生動手嘗試,討論回答。教師請學生指出每條高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底。隨意畫出一個三角形,標出他的高和底,和同桌說一說剛才畫的高是以哪條邊為底畫的?
為了表達方便,我們通常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用字母A、B、C表示,這個三角形可以稱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標上字母ABC。
三角形的特性的公開課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課主要闡述了三個方面,一是三角形的定義,二是三角形高和底的定義。是學生在學習了線段、角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分類和內角和打下堅定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對于學情的合理把握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四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觀察、記憶、想象能力在迅速的發展,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動力,引導他們多觀察,多想象。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能準確作出三角形的高。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猜測、觀察、操作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相互轉化、滲透、遷移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以上教學目標的分析,結合學生掌握的知識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定義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掌握三角形具有穩定的特性。
難點:畫三角形的高四、教學方法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情景教學法和觀察討論法,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處于主動的學習狀態,在結合教師對于知道講解的同時,保證學生有充分思考探討的機會,讓學生去探究和主動發現問題,尋找規律,歸納總結。
四、教學過程:
為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置為以下四個環節,分別為創設情景,激趣導入—合作交流,獲取新知—實驗交流,探索特性—鞏固運用,
師生小結。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課本59頁情境圖,告訴學生這是金字塔和建筑橋。并提問:你在金字塔和建筑橋上發現了三角形了嗎?接著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這時學生會說出很多例子,然后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上的三角形:鐵橋上的三角形、交通標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通過多種生活中的實物,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由此導入今天要上課的內容。設計意圖:以生活實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求知欲,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2、合作交流,獲取新知
。1)發現三角形的特性首先讓同學們動手畫出一個三角形,邊畫邊想: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你能試著標出它的邊、角、頂點嗎?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畫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邊沒畫直、相鄰兩條線段不相連等,這時我會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錯誤,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最后展示匯報,明確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我會在黑板上板書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然后要求學生跟同桌說說自己畫的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認識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和討論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學生的話,會產生各種說法,哪種說法更準確呢?讓學生相互討論評價,之后引導和幫助學生一起概括三角形的定義,并且板書在黑板上。
(3)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探索,教師引導。同桌合作利用三角形學具,先找出三角形的頂點和它的對邊,然后試著在自己剛才畫的三角形中畫一條高。其次讓學生交流畫高的方法,之后師生共同總結出畫的方法,并明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它對應的底,讓同學們思考:三角形有幾條高?在畫三角形高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底與高的相互聯系。設計意圖:在這部分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合作討論比較,再結合老師的適時引導和講解,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三角形,全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實驗交流,探索特性我是通過一個實驗來讓學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特性的。先讓學生拿出預先做好的三角形、四邊形學具,這些在制作過程中作了細節處理,角上是活動的,不是固定的。分小組實驗:拉一拉學具,有什么發現?之后讓學生分小組匯報。最后總結出實驗結果: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在這里請學生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之后可以向學生展示一把不穩定的椅子,提出一個拓展性的問題,你能像個方法是這把椅子變穩固嗎?設計意圖:該環節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同學們自主探索,這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主要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鞏固運用,
師生小結: 課堂即將接近尾聲,但學生的思維還非;钴S,因此,我采用談話的方式結束,如: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能不能利用所學知道解決實際的問題?設計意圖:用這種談話式的進行總結,不僅總結了所學的知識,而且給了學生一次評價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自評,互評初步學會了評價,實現課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六、板書設計三角形的特性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穩定性高:頂點到對邊的垂線底:這條對邊就是底七、教學反思這節課在教學設計上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探究新知識和鞏固拓展中,以學生們的觀察、發現、思考、交流為主,老師只做適時引導啟發,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2.精心創設情景,激勵學生探索。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主線,設置“知識城堡、生活樂園、海上空間、體驗天地”等含空間名稱的練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用數學意識,感受到知識源于生活,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體會數學的價值。
3.人人參與,差異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口、腦、手多感官參與,積極探索,體現人人學數學、用數學、人人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以上是我這節課的說課內容,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