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精選8篇)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篇1
三角形在平面圖形中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很重要的。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特性的認識和理解。而上過這節課后讓我有了以下的一些反思:
上課前我先畫了兩個三角形在黑板上,讓學生去說1)這是一個什么圖形,(2)如果要畫這樣的一個圖形,需要注意些什么?然后讓學生用手指在空中畫一畫,邊畫邊想要注意的地方?通過學生說出“線段” 和“圍”,從面總結出三角形的概念,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抽象出概念。這樣有利于學生借助直接經驗,把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圖形聯系起來。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在第一學段學生已初步認識過,此處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為此,還出示了一組含正、反例的圖形讓學生辨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角形概念。此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邊畫邊想、組織交流、引導概括三角形的特征,從而有效地落實了本節課重點的教學。總的來說,本課在課前看了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學習了一些引入的方法,但從教學過程看,學生還是遇到一個難點:在下三角形定義時,學生根據剛剛寫出的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的特征,很容易定義三角形的概念為有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當教師根據學生的定義出示錯例時,學生很難確切地表述出“端點要相連”,這時我還是應借助教材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概念的表述,再在黑板上出示三條線段根據概念進行演示,讓學生體會概念中“圍成”、“相鄰端點相連”這兩個條件的必要性,只有具備了三點才能真正圍出三角形。這時,對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才到位。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篇2
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遵循概念教學的規律,及時地把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初始概念進行反思、對比,從而形成新的正確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學生已經直觀的認識了三角形,并且認識了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為學生已經有了生活中積累的對三角形認識的豐富體驗。所以我從生活中的漂亮圖片入手,把數學的學習融入生活之中,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挑戰新問題。這樣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學習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就在于它具有穩定性。為使學生親身感受三角形穩定性這一特性,我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結論。而是先讓學生拉四邊形和三角形,猜想三角形拉不動的原因,再通過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經歷“從已有經驗為基礎——動手實驗發現數學結論——體會應用”的認識全過程,做到“以思考指導實踐,實踐驗證思考”的科學態度。學生從探索實踐中得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有思考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在獲得基本知識、掌握基本技能之后,適當延伸拓展是這節的課的又一亮點。學生明確了底和高是對應存在的,有三條底邊,就會有三條高。通過畫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指定地邊上的高,使學生可以掌握三種三角形指定底邊上高的畫法,告訴學生鈍角三角形另外兩條高在三角形的外面,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堂教學,在落實“雙基”的同時,適當拓展知識,只要適時適度,是有利而無弊的。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篇3
1、從生活中引入,感受數學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題圖是現代化的建設工地,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課始,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三角形,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許多幾何圖形構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種。
2、在活動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
學習活動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經歷,去實踐。孩子或許會相信你告訴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經歷的事,這就是一種“體驗”。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礎之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特性得出的全過程。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篇4
一、從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景中發現問題,使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數學化,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時讓學生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然后捏住對角用力拉,再用四根小棒圍成一個四邊形,再捏住對角用力拉,通過比較學生得出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緊接著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實例。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較好的掌握了新知識。
二、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探究。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體驗探究。在上課前讓學生每人剪一個任意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量出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度數,三條邊的長度。教師根據學生測量的數據,進行板書,讓學生分組觀察討論,有什么發現,從而得出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度和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條邊這兩個特征,從而使學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感知、體驗,經歷了探索數學知識的全過程,以外在的動,促進了思維內在的動,使認知更為完善,促使了學生的知識的主動建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新知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實踐”是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改變了重教師“講”知識,輕學生“構知識的教學模式,把教師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作為這節課的主旋律。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思維深刻性、廣闊性可以得到鍛煉。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篇5
三角形的特性是本單元的起始課,也是公開課經常選的課。一般的起始課前后練習不是很大,但是這節課前后練習還是蠻大的,尤其是三角形的高,和四年級上冊學習的垂線以及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關系比較密切。在講新課之前,我已經布置了學生復習四上這部分的內容。
一、透徹理解三角形的定義和特征
對于三角形的定義我是先讓學生看一看生活中的三角形,然后在紙上畫一畫三角形,隨后又讓學生在黑板上擺一擺三角形,通過這幾種活動讓學生理解三角形的定義,進而做判斷題來進一步鞏固三角形的定義,學生掌握的還是非常好的。對于三角形有三個頂點、三條邊和三個角,比較形象直觀,學生很容易掌握。這雖然是本節課的重點,但不是難點。
二、調動多種感官理解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是本節課的難點,我是這樣突破的,先是通過猜一猜小松鼠和長頸鹿分別應該住什么樣的房子,讓學生初步感知長頸鹿高所以要住高的房子,小松鼠矮所以要住矮的房子;然后讓學生指一指長頸鹿的房子有多高,小松鼠的房子有多高,讓學生再一次形象的感受三角形的高在哪里;隨后讓學生指出老師畫的哪一條是高,進一步知道高其實就是一條垂直線段的'長度;最后讓學生試一試畫出三角形的高,大部分學生都畫對了,說明學生理解了才會畫。這樣我就突破了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三、設計游戲讓學生理解體會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特性算是比較好理解的內容,但是如果生硬的告訴學生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學生記住的是結論,但是不能感受、體會和理解。用自己做的三角形教具,我讓學生通過拉教具比一比力氣,學生印象深刻了,徹底的感受了,理解了,比老師說一百遍都管用。
總之,一節課下來,我還是比較滿意的,新授內容也正好講完,但是由于內容較多,并且比較抽象,對于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每三條高沒有時間講的很詳細,可能個別學生可能還理解的不是很好,尤其是鈍角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篇6
在本學期的家長開放日活動中,我執教了《三角形的特性》一課,在準備這節課是我也是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在教學設計上下了一番功夫,精心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努力完善學習方式,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在活動中產生了比較深刻的體驗。課后我通過和聽課老師和家長的課后交流,他們認為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
一、努力之處
1、歌曲和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我精心收集了不少有關《三角形》內容的歌曲,最終通過篩選我加入了《三角形的故事》這首歌曲,它不僅歌詞精彩,畫面生動而且符合數學的知識性,學生根據音樂的內容很自然地猜出課堂要研究的內容。同時三角形視頻的加入讓學生感受到三角形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和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其它圖形一起裝點著美麗的世界,學生興趣盎然地走進三角形的研究。
2、在活動中體驗,研究特性。
布魯納說:“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數學的發展。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許多操作探究活動,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究新知的過程,努力引導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思考問題,提高能力,積累經驗。
活動一:動手制作三角形。
小組準備了制作三角形的材料,有:三角板、彩色卡紙、剪刀、小棒(或吸管)、細繩等,鼓勵他們合作動手做三角形,學生進行了許多精彩巧妙的方法展示,比如:a、用紙折或剪;b、用小棒擺、c、用繩子圍;d、用身體圍等,尤其是林文軒想到的用繩子將吸管串起來形成的三角形和鞏鎵慧、王辛澤用腳擺出的三角形讓我印象深刻,我看到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閃光。
活動二:動手畫三角形。
在畫三角形中學生進行大膽地嘗試和不同方法地展示,然后課件中電腦小博士又進行了展示,接著我也在黑板上展示了不同的方法:先在不同方向點3個點,再把它們按一定的順序連起來,一個三角形就畫好了,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受了畫三角形的不同方法,獲得對三角形深刻的認識。
活動三:探究三角形的高。
我創設以下情境引出高:小松鼠和長頸鹿很喜歡三角形,它們住在正面是三角形的房子里,請猜一猜,長頸鹿住的是幾號房?說說你的理由。請學生上前來指一指并說一說,他們很自然的就正確找到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然后嘗試畫高,并請學生講解畫高時要注意的問題:高要畫成虛線,同時加上垂直符號,再標出底和高。
活動四:研究三角形的穩定性。
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穩定性是在抽象概念基礎之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特性得出的全過程。在探究特性中,“比比誰的力氣大”男生和女生的拉框架的比賽吸引了孩子們的思考,他們親身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僅僅這樣,探究僅停留在表面,那為什么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四邊形容易變形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我請學生用牙簽擺一擺:
a、你能擺出幾種形狀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b、你能擺出幾種形狀和大小不同的四邊形?
最終他們發現:用同樣的三根小棒,無論怎樣擺,只能擺出一種三角形,所以三角形有穩定性;而用同樣的四根小棒,可以擺出很多形狀和大小不同的四邊形,所以四邊形容易變形,這樣使學生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3、置身生活,感悟價值。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我們要善于為學生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創設生活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生活氛圍中積累活動經驗。課堂中當學生用實驗證明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時我出示大量生活中的很多物體都利用這一特性例子,向學生展示了衣架、自行車、籃球架、太陽能熱水器、電線桿、雙人漫步機它們都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同時告訴他們其實有關三角形的穩定性,不僅僅我們人類善于利用,有些動物似乎也懂得三角形的好處,袋鼠休息的時候坐在自己的尾巴上,它的尾巴被稱作“第三只腳”,尾巴和它的兩只腳也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面。然后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再找到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課堂最后,我出示了一組三角形的圖片,內容有:鳥巢是20__年奧運會的主會場,形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個搖籃,寄托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法國的埃菲爾鐵塔高320多米,有120多年歷史,它經歷了百年風雨后仍然風采依舊!法國的羅浮宮是世界四大歷史博物館之首,距今已有800多年。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高136.5米,相當于40層摩天大廈高,塔身用230萬塊巨石堆砌而成,總重量約為684萬噸,是埃及國家的象征。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人類是充滿智慧的以及三角形的魅力,他們由衷地感受到三角形功不可沒!
4、善用評價,鼓勵學生。
課前我請所有來聽課的家長每人用心制作了一顆精美的小星星,精心設計了評選表現之星的環節,受這個活動的帶動,所有的學生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尤其王小易的媽媽更為有心,她給每一個孩子發放了一顆小星星,獎勵所有孩子的表現,對學生是個莫大地鼓勵,這一環節使孩子們倍受鼓舞。
二、努力之處
1、增加畫圖示范環節。
在教學畫高這一環節雖然學生嘗試畫高,課件也進行了演示,但是我也應該再親自示范來畫高時,完整地演示高的畫法,這樣才能讓學生對高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2、科學把控教學時間。在小組展示匯報時我應更好地把控時間,這樣可以有時間對習題中的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畫高的方法進行訓練。
弗賴登塔爾說:“學一個活動的最好辦法是做”,課堂中我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他們充分體驗數學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篇7
經過《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后進行的反思具體如下:
一、在活動中感知,培養實踐意識
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礎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三角形特性得出的全過程。本節課讓學生了經歷了找三角形,畫三角形,說三角形,做三角形、拉三角形等活動。尤其是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讓學生分別做一個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然后親自動手拉一拉,親身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觀察埃及金字塔,找斜拉橋的高,自學探究理解高的含義,學會了畫三角形的高。整個學習過程都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在數學活動中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注重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由于學生已經進行了自學,課堂上根據自學情況讓學生進行交流,企圖讓他們通過合作討論發現三角形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稱和它獨特的穩定性,在教學三角形的含義時,我通過讓學生觀察動態演示圍成三角形的過程,并在練習中讓學生理解圍成的含義,最后在此基礎上自己來總結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才叫做三角形。這節課中,討論三角形的意義,拉四邊形和三角形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都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課始,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三角形,從生活中找三角形,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許多幾何圖形構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種。接下來又找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應用環節,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動手中體驗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時,讓學生修理松動的椅子、判斷小兔和小猴誰圍得籬笆更牢固等,就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先學后教,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
本節課,按照我校“二十四字”教學模式,讓學生先根據設問導讀自學,先學后教,這樣各層次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都會有自己的發現和收獲,在本節課探究三角形的高時,由于學生有了自學基礎和畫平行四邊形的經驗基礎,已經試著畫了高,又在小組里交流了畫高的方法、步驟,在展示環節,又讓展示小組到黑板上畫高并說出自己是怎么畫的。通過交流、展示,學生很順利地掌握了高的畫法,這樣,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自學課本,從中獲得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五、欣賞生活中的圖片,感受數學之美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課快要結束時,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課件播放生活中三角形應用例子的圖片,通過欣賞圖片,使學生感受到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人類的智慧。同時使學生感受數學的美、生活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體會數學的博大精深。
不足之處:
在這節課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對概念的教學還不夠突出,畫高的地方引導還不是很好,沒很好的突破難點,關于怎樣做三角形的高,個別學生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在做練習時,我發現一個學生的三角尺放錯了,另一個學生在直角三角形作高時出現了找不清頂點的錯誤,這些錯誤的出現,歸結起來還是對底和高概念的認識模糊造成的。這個問題,沒有給孩子放寬畫高的空間,應該讓孩子多練習正確地放一放三角尺。如果這兩個環節處理得到位,會使全班同學對高的認識和畫法更清晰。
每堂課下來,靜靜的反思,總還有一些不周全的地方,我也正在努力的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進,相信自己就一定會更好。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篇8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特性的認識和理解。上過這節課后讓我有了以下的一些反思:
一、從生活中引入,感受數學之美。
課始,由紅領巾是什么形狀引入三角形,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并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教師再出示收集到的有三角形物體的圖片。激發了學生學習三角形特性的興趣,引起學生對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思考。為讓學生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準備。而且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在活動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
學習活動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經歷,去實踐。孩子或許會相信你告訴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經歷的事,這就是一種“體驗”。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礎之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特性得出的全過程。本節課設計了這樣幾個實踐活動:畫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高,找三角形的特征。
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抽象出概念。這樣有利于學生借助直接經驗,把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圖形聯系起來。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在第一學段學生已初步認識過,此處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為此,還出示了一組含正、反例的圖形讓學生辨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角形概念。此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邊畫邊想、組織交流、引導概括三角形的特征,從而有效地落實了本節課重點的教學。
尤其是在畫三角形的高中,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身體驗畫三角形高的步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在學生的操作活動中迎刃而解了。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拉三角形、四邊形,學生親身體驗到了三角形的穩定性,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看理解了抽象的概念。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是保證教學有效的一種很好的教學途徑。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是體驗成功的最好選擇。學生在動手中體驗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時,讓學生修理松動的椅子等,就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不足之處。
1、教師的一些提問沒有從學生角度出發去精心設計。例如,在教學給三角形用字母命名時,我這樣問:“可以給三角形取什么名字?”學生一個個都不能按老師的預設去思考,有的說叫銳角三角形,有的說叫鈍角三角形。課后想想學生會這樣認為是因為我的問題沒有考慮學生的基礎。
2、對高概念的鞏固還不夠,所以學生畫高時還有一些學生會從邊到邊作垂線,我想這是因為學生對高的概念理解還不夠深刻,記憶不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