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表格(精選2篇)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表格 篇1
教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圖片等。
學生:自學教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s教師活動E學生活動6設計意圖b
導入新課H展示女媧摶土造人、亞當與上帝、古猿人的圖片,問題:
1.人類是怎么產生的?
2.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誰?x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回答問題。r通過設問,引發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欲,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探究新知
(授新課)g1.我國最早的人類g
展示《元謀人復原圖》《元謀人使用石器圖》《元謀人勞動復原圖》”,提出問題。
(1)元謀人生活在哪里?
(2)元謀人的體質有哪些特征?
(3)元謀人懂得哪些技術?
(4)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么?
觀察并搶答:
(1)云南元謀縣。
(2)牙齒碩大、粗壯,唇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復雜。
(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4)會不會制造工具。
培養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發現
活動與探究
假如你是導游,你將如何向游客介紹北京人的發現?
動腦筋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對于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么作用?(展示化石的圖片)
(2)北京人的`特征
展示《北京人復原頭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北京人狩獵場景想象圖》,分組并讓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①同學們互相觀察一下,你們和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有什么不同?
②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提出問題: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③根據《北京人狩獵場景想象圖》,講述北京人勞動的情景。
④討論北京人過群居生活的原因。
⑤火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火對北京人生活有什么作用?
⑥北京人的發現有什么歷史意義?
3.動動手:今天我們學習元謀人、北京人的基礎知識,現在我們把元謀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標識在《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播放《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的動畫。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表格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元謀人的生存年代、發現地點和發現的歷史意義。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發現地點、體質特征、發現的意義以及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和了解我國境內其他古人類遺址。
2.過程與方法
(1)識讀《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等圖,掌握識圖的基本方法,培養從圖片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對于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么作用?”,培養查閱歷史資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北京人。
難點:理解北京人生產、生活狀況。
[教學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北京人的發現、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內容與第二、三部分內容是包含關系,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遞進關系,先介紹北京人的發現,再闡述北京人的特征和發現北京人的意義。
我國目前已發現舊石器古人類遺跡三四百處,遍布全國大多數省市。事實證明,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我國境內已確認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左右。我國早期人類遺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遺址。北京人的發現內容豐富,大量的遺骨、石器和用火遺跡,證明遠古確有直立人存在,為“從猿到人”的偉大學說提供了有力證據。
2.學情分析
(請按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
3.教學方法
閱讀講解法、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系對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