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居民與聚落第三節 聚落 教案
1、什么是聚落(居住、勞動生產、社會活動)
提問:聚落除了能滿足人們的居住要求外,還有哪些功能?
學生就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聚落的作用:交流、經濟活動、生活等等。
講 述:我們基本了解了聚落的含義,那么,聚落是如何產生的?現在的聚落主要有哪些類型呢?請大家來看看。
課件展示:聚落的形成和發展,演示從藍田遺址到現代的鄉村和城市的變化過程。
提問:大家能看出,聚落的主要類型有哪些嗎?
學生回答:兩種類型,即鄉村和城市。
主要類型:鄉村、城市
敘述:那么,大家能說說,城市聚落的景觀特點有什么差異和共同點嗎?討論城市聚落居民的勞動生產方式,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不同點有大小、繁華、建筑風格等,相同點是都有很多的建筑物,人多等。
課件展示不同城市的照片,讓學生看到城市景觀的基本一致。
學生:城市景觀基本類似,勞動方式有工業、服務等。
提問:那么,鄉村的情況如何,請大家再看課件,討論鄉村聚落居民的勞動生產方式及鄉村聚落的類型。
課件展示:鄉村的四種不同類型。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有不同的類型,勞動方式 主要是不同形式的農業生產。
總結:由于鄉村農業生產方式的不同,出現了不同類型的鄉村聚落——農村、漁村、林區和牧區等。
過度:其實,鄉村景觀的特點,不僅會由于農業方式的不同而有差異,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鄉村,由于自然條件的差異,也會有不同的特點,請大家欣賞世界各地一些農村景觀圖片。請同學來分析、說明。
課件:展示非洲、亞洲和歐洲等不同地區的鄉村景觀。
學生:介紹自己對不同地區鄉村特點與當地自然環境的對應關系。討論不同 地區的鄉村照片,都是與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結果。
過度:(評價學生的回答),由這些不同地區的聚落特點與其環境的關系,我們能看出,聚落的形成、發展等與環境的關系密切,接下來,我們學習有關聚落與環境的問題。
二、聚落與環境
影響聚落的主要因素。
我們知道,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的環境條件,造就不同的居民生活區,那么,根據我們所學過的有關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請大家討論,影響聚落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展示:聚落的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圖。
學生:討論,從課文、地圖冊等查找有關的資料,加以分析,說明。
演示主要的因素。(動態)
學生:回答問題(略)
過度:既然聚落的形成和發展要受到這些環境因素的影響,那么,你能說說目前世界聚落的分布主要有什么特點嗎?
2、聚落的分布特點
演示:世界主要的聚落分布地區(四大文明古國、歐洲、北美東北部等)
學生:分析、回答。
(在河流的沿岸或中下游平原)
過渡:同學們思考,影響聚落的因 素是不是一成不變的?請同學們看圖思考。
播放課件:現代的一些商業城時圖片。
學生思考,交流。基本能夠說出影響聚落的因素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生變化。
總結:早期,影響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主要是自然環境要素,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聚落對自然環境的依賴相對變小,而社會經濟條件、文化等因素成為影響聚落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
過度: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不斷地適應環境條件,根據不同的自然 環境差異、各自的生活習慣、文化歷史等,在聚落中修建了不同特色的聚落建筑物——傳統聚落,這些聚落,不僅體現了當地的環境特色,而且能充分展示各地的民族風格,經過歷史長河的見證,保存到今天,成為了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