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 教案
1850年農歷臘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7歲生日。馮云山、楊秀清等人率領著全體拜上帝教會員來給洪秀全祝壽。洪秀全接受祝賀后,接原計劃讓全體會員到金田村的韋氏宗祠門前集合。
(出示《天平天國運動形勢圖》,結合該圖和教材《金田起義》插圖講)在金田村韋氏宗祠的門前,一隊隊戰士手執大刀長矛,男女分營排列,雖不十分整齊,可個個精神抖擻。在一片歡呼聲中,洪秀全登上韋氏宗祠門前的高臺,昂然站立在黃綢大旗下。馮云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和石達開等人站在他的兩邊。洪秀全舉起右手,莊嚴地宣布:“今天拜上帝會正式起義了!我們要推翻腐敗的朝廷,讓天下的窮人都過上太平的日子。我們的國號就叫太平天國,我們威如猛虎的雄兵就叫太平軍。”頓時,四周的太平軍戰士爆發出了“殺妖”的吶喊,這聲音震撼了紫荊山麓。
4.永安建制(板書)
金田起義后,洪秀全稱天王。后來,太平軍攻占永安(指圖)。在此,洪秀全制訂了官制。(指導學生看教材介紹永安建制的內容和意義)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畝制度》(板書)
l.勝利進軍與定都天京(板書)
1852年春,太平軍從永安繼續北上。在進攻全州時,馮云山不幸受傷,至蓑衣渡時犧牲。在攻打長沙時,(指圖)蕭朝貴也不幸殉難。由于長沙久攻不下,太平軍繞道北上。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了武昌。(指圖)、一路上,他們殺貪官惡霸,焚燒官府衙門、田契、債券,把糧食和財物分給貧苦農民。因此,沿途的農民紛紛加人太平軍。太平軍人數迅速發展到50多萬人。
(結合《太平天國形勢圖》和《太平軍挺進南京》插圖講)1853年2月,太平軍分水陸兩路,順江東下,向南京挺進。陸路由胡以晃等率領,水路由楊秀清等指揮。江岸上戰鼓咚咚、馬蹄得得;江面上風帆旌旗乘風破浪、奮勇向前。沿途清軍聞風喪膽,一觸即潰。大平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很快兵臨南京城下。
在攻打南京城的日子里,附近人民給太平軍以極大的幫助。在戰火紛飛的前線,人們成群結隊、爭先恐后地為太平軍送來了各種各樣的慰勞品。在人民的支持下,太平軍經過12天的激戰,攻克了南京。他們把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都城。
(提問)太平軍從永安北上,不到一年就打到南京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從太平軍的政策、紀律;人民的支持;清軍的腐敗無能等方面分析得出結論。)
2.《天朝田畝制度》(板書)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規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指導學生看《天朝田畝制度》書影,然后指出)這個制度規定:將土地按產量分為好壞九個等級,好田、壞田互相搭配,不分男女,凡16歲以上的人都可以均等地得到一份土地,15歲以下者減半。在絕對平均分配土地的基礎上,這個制度還規定:農民的每年收獲所得,除生活必需外,其余一律上交國庫。如有婚喪等事,則由國庫發給一定數量的錢幣和谷物。(教師指導學生看教材關于太平天國錢幣的插圖,然后再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所引用的《天朝田畝制度》的部分原文)通過這些詳盡而細致的規定,太平天國是想使每個農民,都能在分散的小農基礎上,永遠保持一份平均財產,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