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1、原因:第一,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第二,戈爾巴喬夫“新思維”的影響。第三,西方對東歐實行“和平演變”的策略。
2、表現:搭配題
東歐劇變后一分為二的國家 德國
東歐劇變后一分為五的國家 捷克斯洛伐克
東歐劇變后實現統一的國家 南斯拉夫
3、社會主義國家從東歐劇變中應吸取教訓:社會主義建設要從本國國情出發,走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
補充:1、討論: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和蘇聯先后進行了改革。然而,中、蘇的改革卻導致了不同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請談談你的想法。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開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蘇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開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蘇聯社會的各種矛盾,引發了社會的動蕩和分裂,直接導致了蘇聯解體和蘇共的垮臺。出現不同的結果可從這幾個方面分析:①改革中是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②是否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③是否重視國內民族問題,正確處理民族關系;④對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價值觀等是否采取了正確的對策。(學生可以先分成小組討論,再進行全體交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深入思考,言之有理)
2. 從東歐劇變,談談斯大林模式對東歐國家的影響。
東歐各國大都照搬蘇聯的斯大林模式,這一模式在二戰后初期恢復和發展東歐各國的國民經濟中發揮了作用,但以后這一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導致東歐各國出現經濟困難,有的國家進行了改革試圖擺脫斯大林模式的束縛,因各種原因未能取得預期效果。經濟狀況日益惡化導致經濟、政治和社會矛盾日益加深,成為東歐劇變最深刻的社會根源。
課堂小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由一國發展為多國,一些歐洲和亞洲國家相繼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道路。在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曲折發展中,蘇聯、匈牙利以及其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但大多未能突破 的制約。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
第五單元: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講授時間:
復習目標:
1、了解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改革的過程和結果,認識是否從實際出發,是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
2、知道“八一九事件”的大致經過,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及影響。
3、掌握二戰后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
4、匈牙利改革,并以匈牙利為例,了解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運動;
5、80年代東歐各國的困難局面,東歐劇變的情況等。
6、分析東歐各國的改革和失敗原因、演變過程及劇變原因。
構建知識體系:
一、赫魯曉夫改革
1、時間:從1953年開始改革
2、內容:針對 時期存在的弊端,在 、 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3、結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 ,但并未根本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接下來 時期的改革仍沒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約,反而使這一體制更加僵化。
二、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1、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