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課 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 ,之二
3.飲食、時尚等日常生活的變化
工業革命和殖民地擴大改變了歐洲資產階級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
①咖啡在近代歐洲是一種時尚飲品。(投影《咖啡館》)咖啡館的最主要作用是使原來上層社會封閉的社交生活走上了街頭。
②社會習俗發生改變。(投影《歐洲社會時尚的變化》)人們開始注重輕便、簡潔的服飾。到19世紀中葉,西裝外套、馬甲、襯衣、褲子成為男裝的主流。
③法國飲食引導歐洲潮流。隨著交往的擴大,各國各地區的飲食互通有無,促進了飲食文化的發展。
④17世紀~18世紀俄國社會習俗出現了重大變化。這與彼得大帝改革有著緊密的關系。請同學看書后回答俄國社會生活習俗的變化。
在近代歐洲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亞非拉美地區的社會生活又是怎樣呢?
三、亞非拉美地區的社會生活
1.非洲:寧靜的生活被打破,代之以經濟、道德等方面的衰落。雖然客觀上歐洲殖民者促進了非洲在傳統生活習俗等方面的改進,但給非洲帶來無法估量的災難。
2.亞洲:
印度:英國的殖民統治一方面給印度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另一方面一些傳統的惡俗被逐漸廢除。印度上層階級的生活更加西方化。
中國: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全面侵蝕著中國社會的肌體。雖然工業文明和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對中國的自然經濟造成巨大的沖擊和破壞,但從總體上說,20世紀以前,中國的社會生活沒有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推動下,社會生活變化很大。政府提倡學習歐洲文明,同時不忘民族傳統教育。
3.拉美:歐洲的家畜影響和改變了印地安人的生活方式。同時,隨西葡殖民者而來的天主教也在拉丁美洲傳播開來。
[課堂小結]
近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歐洲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的發展擴大了資本主義世界和非資本主義世界的差距。遭受殖民奴役的廣大亞非拉美等地區,社會生活的變化比起西歐要緩慢得多。
課后作業:
閱讀近代歐洲的一些文藝作品,了解近代歐洲社會生活的變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邊教育出版社 初中《世界歷史》第一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