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全冊教案1
【課程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和平幸福來之不易,要珍惜。認識抗美援朝的正義性。認識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鞏固政權時期內政外交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理解中國抗美援朝的原因;通過觀察地圖,學習戰爭的過程;通過講述、歸納,學習戰斗英雄黃繼光、邱少云;教師指導下討論、理解抗美援朝勝利的原因與意義,學習辯證地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對教材主干知識體系進行梳理、整合。根據教材中的插圖及引用資料,加深學生對解放后土地改革的理解和認識。
三、知識與能力:抗美援朝的原因、指揮者、簡要過程、戰斗英雄、結果。《土改法》的頒布,土改的意義。從而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從史實中歸納概括、提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綜合、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重點:抗美援朝戰爭、《土改法》的頒布。難點:出兵朝鮮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義。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的故事導入
1、問:抗美援朝的英雄代表的是中國和中華民族的形象與尊嚴,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們表現出來什么樣的精神呢?
2、中國人民志愿軍占戰士被稱為最可愛的人。這些中國的戰士為什么要到異國他鄉去作戰呢?他們為的是什么?導入第一目。
講述,認真聽。
討論、歸納。
閱讀教材,思考、歸納、發言。
二、抗美援朝戰爭
1、師利用簡筆畫地圖,簡介當時國際國內形勢,交待清楚“三八線”。指導閱讀教材,進行思考、交流、討論。
2、問題小結:美國欺凌弱國,我們應持什么態度?討論。
3、地圖,簡介經過。知道志愿軍五戰五捷,為談判打下了基礎。
4、點出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討論。
7、抗美援朝的勝利有何意義?(指導學生從對朝鮮、對中國、對美國、對世界有何影響等)
三、土地改革運動
1、師生交流。(原因、時間、文件、結果、實質、意義→從對新中國的政治、經濟等方面去思考)指導學生注意觀察書上的插圖、引文、書上的小字等,理解土地改革及其帶來的巨大變化。
補充1952年主要工農產品與歷史上最高年份、1949年的比較情況,說明帶來的巨大變化。討論、歸納土地改革的意義。
四、鎮壓
問題導學:運動開展的必要性、《懲治xx條例》頒布的作用及意義、運動的結果及意義
提出自己的問題。聽介紹,為后面的討論原因等作鋪墊。
閱讀、思考、討論、交流。互動,得出結論。
了解經過,過思考、討論,交流勝利原因和意義,并得到情感的體驗。
閱讀教材,思考問題。
理清內容,落實要點。
觀察、閱讀、體驗土地改革及帶來變化。
閱讀、整理、歸納、發言
五、小結:學生談本課學習后的體會。師小結。 談話作為小結。
【教學后記】
第3課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課程標準】:1、了解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2、知道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知道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學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使命感。《憲法》的頒布,標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基本形成。三大改造的完成,確立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改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