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全冊教案1
對比鑒別 辯證分析取得建設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誤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
情感態度價值觀 歷史教訓 正確認識這段慘痛的歷史,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永遠牢記實事求是
唯物史觀 探索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產生失誤后,黨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糾正,并經過艱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學重點: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調整國民經濟任務的完成
教學難點: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出現嚴重失誤的原因及歷史教訓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回顧前一課內容:建國初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業里進行?歷史作用是什么?有何意義?“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著哪些缺點?
二、承上啟下:所以,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現了嚴重失誤。
三、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總路線”
1、閱讀勾劃、合作研討:1958年的“總路線”主要內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這句話?總路線反映了黨、國家和人民的一種什么愿望?其主觀目的是什么?為什么會在當時提出總路線?有什么影響?
2、各抒己見:怎樣評價1958年的“總路線”?(它反映…愿望,但因缺少…,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終于導致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指出有哪些失誤,導入下一目。
(二)“大躍進”運動
1、材料分析:出示《“大躍進”時的壁畫》和相關課文討論:這些嚴重失誤表現怎樣?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舉例說明:“大躍進”表現在哪些方面?討論:“大躍進”運動給工業、農業生產、資源、人力及人的積極性等方面分別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
2、建言獻策:我們應當從中吸取什么教訓?(學生各抒己見,后教師適當概括或請學生概括)
(三)人民公社化運動
1、如果說“大躍進”運動是生產力的大躍進的話,那么同時進行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則是生產關系的“大躍進”。閱讀討論:人民公社化運動是一場什么樣的運動?其實質是什么?學生發言,教師小結。
2、事例說明: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影響。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來說明,然后再歸納。
4、綜合分析: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嚴重失誤?(對國情…,缺乏…,存在…,忽視…等。)
5、實例證明:這些嚴重失誤產生了什么危害?(由于加上…,使…最為嚴重的經濟困難。)
6、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教訓?然后指出:為此,黨和政府從1961年春天開始調整國民經濟,…等,取得明顯成效。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許多先進模范人物,取得顯著的建設成就。
(四)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和發展
1、學生閱讀,勾劃出國家調整國民經濟的措施及其成果:圖表說明:歸納為“二鋼二鐵彈油素”。
2、“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a.領導正確:b.干群積極:
四、小結(失誤:指導思想、具體表現、實質;經驗教訓;調整成就<重工業>)
課后反思:
第5課 艱苦創業的民族脊梁
【課程標準】
講述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等先進人物艱苦創業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跡。
【課程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學習。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工作環境和言行的共同點的學習,感悟、體驗英模的先進事跡和精神,產生正確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