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下冊全冊導學案3
【達標檢測】:
1、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的轉折是指( )
a、 七屆二中全會 b、中共“八大”
c、開國大典 d、十一屆三中全會
2、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這里的"解放"是指( )
a.糾正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
b.使全黨認識到經濟建設是全黨工作的重心
c.使全黨認識到"文革"的錯誤性
d.打破了長期以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
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核心內容是( )
a.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b.轉移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
c.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
d.確定了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
4、我們黨和國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標志是:( )
a.中共八大的召開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c.黨中央決定設立經濟特區 d.中共十二大的召開
5、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其最主要的根據是………………( )
a.恢復了鄧小平的職務
b.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
c.做出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d.確立四項基本原則的立國之本
6、徹底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是在( )后。
a、粉碎“四人幫”后 b、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c、鄧小平復出后 d、劉少奇恢復名譽后
7、1982年,我國頒布了第幾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a、第一部 b、第二部 c、第三部 d、第四部
【布置作業】:記憶知識點,完成練習冊8課習題
八年級下冊歷史 第9課 《改革開放》導學案
出品人:劉楊 審核人:關學偉 課型:新授 使用時間 :3月30日
【導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 讀圖識圖的能力;逐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重點】 農村和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難點】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知識鏈接】
1979年4月中旬,中央召開專門討論經濟建設問題的工作會議。廣東方面的領導在向中央匯報工作時,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權力,讓廣東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有必要的自主權,允許在毗鄰港澳的深圳、珠海和重要的僑鄉汕頭舉辦出口加工區。中央很重視廣東的意見,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首先表示贊成和支持。在約見廣東方面的同志時,鄧小平講:“在你們廣東劃出一塊地方來,也搞一個特區,怎么樣?” “特區?”廣東方面的同志一時還沒有領悟。鄧小平接著說:“對,辦一個特區。過去陜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這是鄧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辦特區的主張。
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建立。之所以選擇將這四個地區設為經濟特區,是由于其地理、人文條件具有獨特的優勢:在歷史上,這些地方就與海外有著密切的聯系;臨近港澳,華僑眾多,容易吸引外資;靠近國際市場;海陸交通便利;有廣闊的經濟腹地作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