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下冊全冊導學案3
2、鄧小平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逐漸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這一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問題:
a.在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b.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正確判斷,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c.在社會主義根本任務問題上:不斷發展生產力,實現共同富裕。
d.在社會主義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反對僵化停滯。
e.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展的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
f.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障問題上:強調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保證。
g.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問題上: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設想等。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即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的整個歷史階段。
4、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
春輝啊暖透了大江兩岸
啊,中國,中國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
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
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
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
……
【導學過程】
一、 先閱讀全文,根據金榜學案預習部分作讀書標記
二、 分組探究
1、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為什么要提出“四項基本原則”? “四項基本原則”的四個“必須堅持”是什么?哪個是核心?
2、 1982年召開的十二大主要內容是什么?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指的是什么?毛澤東和鄧小平怎樣創新了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
3、 1987年召開的十三大主要內容是什么?“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是怎樣的?
4、 為什么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5、課本48頁“導入框”、51頁“自由閱讀卡”、 歌詞“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都反映了哪件大事?發生這件大事的原因是什么?鄧小平發表了哪些重要觀點?這件事的意義是什么?
6、鄧小平理論的本質是什么?解決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哪些問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是如何確立的?
三、 完成以下表格
時期 內容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后
1982年十二大
1987年十三大
1992年十四大
1997年xx大
【本課小結】學習了本課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達標檢測】
1、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其根本特征是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實行改革開放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2、確立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xx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