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下冊全冊導學案3
3、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內容是
①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②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③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④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哪一項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內容
a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 堅持改革開放
c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 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5、被稱為“帶來改革開放的第二個春天”的事件是
a 中共xx大召開 b 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
c 開發與開放上海浦東 d 海南成為經濟特區
6、毛澤東開創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與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兩者最根本的共同點是
a 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道路 b 堅持走群眾路線
c 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 d 借鑒蘇聯的成功經驗
【布置作業】:金榜學案第10課習題
八年級歷史(下)第11課 《民族團結》導學案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掌握各民族分布特點、民族區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民族團結的概念: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聯合的關系,以及各族人民齊心協力促進祖國發展和繁榮的狀態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整理知識提煉結論,通過學習“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培養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良好習慣,獲得正確分析問題的能力
利用教材有關照片及其說明文字,結合本校西藏班網頁介紹的內容,通過漢藏“民族團結”的感性認識,聯想到全國各民族的大團結
情感態度價值觀
繼承傳統樹立責任,通過了解一些少數民族文化習俗,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民族大家庭的認同感,自覺承擔對于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學習英模積極進取,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跡,自覺學習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確立起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 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以及人民政府實行的各民族共同發展政策
【教學難點】 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
【知識鏈接】
新型民族關系的建立
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
表現:
文化上: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
習俗上:尊重少數民族的歷史定制、風俗習慣、保護宗教信仰等;
經濟上:安排建設項目,扶植民族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礎產業發展;實行優惠的財政政策;扶持少數民族地區擺脫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