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教學設計
(3)指導學生了解巴斯德實驗。這是一個對照實驗,變量是有無細菌進入。
(4)小結: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科學的新發現是建立在縝密的思維和精細的實驗基礎上的。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1)過渡:細菌很小,所以我們雖然時時刻刻在接觸它們,卻看不到,那么,它們的形態、結構到底是怎樣的呢?
(2)學生用顯微觀察細菌永久涂片,并對細菌的形態進行討論、交流。
(3)屏幕展示細菌形態圖片,使學生對細菌的形態有一個理性的認識,然后介紹一些與學生身體健康有關的細菌,如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
(4)過渡:細菌的形態不同,但基本結構相同,細菌的結構怎樣呢?
(5)展示細菌結構圖片。學生就細菌結構進行討論,并與動植物細胞進行比較。
(6)根據細菌的結構,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是怎樣的?
(7)小結:細菌有桿狀、球狀、螺旋狀等不同形態,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區別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有的還有莢膜、鞭毛、另外,戲劇沒有葉綠體,所以只能靠分解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細菌的生殖
(1)過渡:我們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樣繁殖的?(有性生殖)那么細菌是怎樣繁殖的呢?
(2)課件展示①細菌的生殖過程;②芽孢的形成過程;③芽孢遇到適宜條件萌發過程。學生觀看后討論:細菌是怎樣生殖的?然后引導學生完成技能訓練,并組織學生討論:細菌的哪些特點和它們的分布廣泛有關?
(3)小結:細菌靠分裂進行生殖。有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后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幾乎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