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1節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1、概括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通過“建立食物鏈和食物網”活動,認識動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鏈和食物網中不可缺少的成員;
3、通過探究動物對植物生活的積極作用,培養實驗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1、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
2、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
3、動物對植物生活產生的積極作用。
教學難點
1、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
2、探究動物對植物生活的積極作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
活動、討論、講授
板書設計
第1節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
二、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
三、動物對環境的影響
1、動物對植物生活的積極作用
2、動物對植物生活的不良影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能簡單地寫和數食物鏈。
聯系學生已知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生產者,促使他們思考動物是生物圈中的作用如何,導入本節課的學習主題。然后,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對主題進行研究。
首先設問:動物怎樣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和能量?從動物獲得營養的角度,引導學生認識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進一步設問:動物都直接以綠色植物為食嗎?從動物的食性上,引導學生區分植食動物、肉食動物、雜食動物。
在學生進行“建立食物鏈和食物網”活動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分析不同生物之間的營養關系,逐漸建立起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認識到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鏈和食物網中不可缺少的成員。設計的問題有:最長的食物鏈是哪一條?如果沒有某一種動物,食物網回如何?人類的食物結構回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標題
建立食物鏈和食物網 41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驟
討論
1、分析說明不同食物鏈之間的關系。
不同食物鏈之間通過特殊生物聯結在一起,形成食物網。
2、找出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這條食物鏈有幾個環節?
3、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動物,人類的食物結構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如果沒有動物,人類的食物結構只剩下植物,使得人類的食物結構變得簡單營養獲得不全面。
第二課時學習動物對環境的影響的內容,同樣地,“探究動物對植物生活的積極作用”實驗前,先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如“除捕食和被食關系外,動物與植物之間還有什么關系?”本實驗受條件限制,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設計實驗方案,讓學生在課外完成,在課堂上交流實驗結果和結論。
標題
探究動物對植物生活的積極作用 42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設計實驗方案
實施實驗并記錄
分析實驗現象
得出結論
1、在探究動物對綠色開花植物的積極作用的過程中,你組是怎樣追蹤觀察對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