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課堂實錄
生:不一樣。如:小鳥與大象,它們差別太大了;又如:同樣是人,長的卻不一樣。
師:說得好!出乎老師的意料。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不同種生物間及同種生物間不同個體的性狀特征不一樣呢?生物的性狀特征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生:(異口同聲)基因決定的。
師:基因決定了生物的性狀特征,那么請問: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的實質是什么呢?
生:基因的多樣性。
師:(板書:標題)說得非常好,verygood!既然基因控制著個體的性狀,那么一個個體有多少個基因控制性狀呢?
生:數以萬計,甚至更多。
師:一個個體的基因數量就數以萬計,那么它所屬的生物種類的基因數量,肯定是一個天文數字!哪位同學能用一個詞形象地描述一下這個巨大的基因團隊呢?
生1:基因海洋。
生2:基因庫。
師:大家認為哪一個更好一些?
生:基因庫的名稱好。
師:我也覺得基因庫好。這樣我們就可以說: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整個生物圈,就是一個巨大的基因庫。
請大家觀看視頻資料,然后繼續討論:
1.基因多樣性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2.我國在基因利用方面的實際情況及貢獻。
視頻1:美國曾在20世紀50年代發現栽培大豆患萎黃病,其癥狀是生長受阻、植株矮縮、葉片黃化、莢小粒少,嚴重時使根系腐爛以至全株死亡。這種病害使美國的大豆產量大幅度下降,大豆生產出現危機。70年代末,美國科學家在我國找到了他們所需要的野生大豆,并引進到美國,與當地品種雜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萎黃病的優良品種,挽救了美國的大豆生產業,使美國從大豆進口國一躍成為最大的大豆出口國。
視頻2: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助手李利胡,技術員馮克山在海南省發現一株天然變異雄花不育野生稻,為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的研究打開了突破口。
視頻3:xx年10月15日“神州五號”飛船攜帶了南瓜、小麥等種子發射升空,種子在太空中接受宇宙射線輻射,基因產生突變,從而改良了物種。
生1:(觀看,總結,表達交流)袁隆平利用基因多樣性培育出雜交稻;我國大豆的抗萎黃病基因挽救了美國的大豆業;太空誘變育種增加了基因的資源,我國對世界的貢獻真大!同時也看出我國是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為中國人驕傲!
生2:通過對上述實例分析,我認為,基因的多樣性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
師:我想每一個中國人看到上面的消息都會為祖國喝彩。綜上所述,基因的多樣性意義就在于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了寶貴資源。
大家思考:如果生物圈中基因單一化了,其后果會怎樣?
生:生物圈會毀滅。
師:有誰知道哪些因素會影響基因的多樣性?
生:生物種類的滅絕。
師:還有近親繁殖,也會影響基因的多樣性。請問同學們:有些生物種類滅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適于它們生活的環境不存在了。
師:對!生物的生活離不開環境。生物和環境就組成了生態系統,不同的生物與不同的環境構成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板書:標題)。下面請同學們看圖說出它們分別是哪種生態系統。(投影:圖片)
生:(觀察圖片,思考作答)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師:請同學們說出圖片中的生物屬于哪個生態系統?(投影:海豚、鯊魚、老虎、青蛙、蛇、熊貓、藍鯨、玉米、水稻、人類、鯽魚、蘑菇、松樹、銀杉、丹頂鶴、水綿、揚子鱷、藏羚羊、蘆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