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面積》
學生對對圖形的轉化可能不理解,讓學生深入討論,讓學生理解其實質:轉化之后只是形狀改變而面積大小沒有改變。
2、動手“轉化”。
師:小組中有結果了嗎?我們應該變成什么樣的圖形呢?
① 小組討論:應該變成什么圖形。
② 小組中合作動手“轉化”圖形,教師巡視指導。
③ 小組間互相交流各自的做法。
應變預設:
可能有些學生不會用割補平移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教師可指導學生一定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來進行切割,然后平移組成新的圖形——長方形。
師:同學們有結果了沒有?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來說一下,你們用什么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什么圖形?
方法1: 方法2:
應變預設:
一般情況下學生會拼出幾種形狀,老師選擇其中兩種圖形貼到黑板上:①高在平行四邊形的角上的,②高在中間的平行四邊形。(如上圖所示)
【評析: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弄清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底與長、高與寬的關系,為推導平行四邊的面積公式作鋪墊。】
3、引導比較。
師:同學們將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你們的目的是什么?你們有什么發現?
師:我們已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了一個長方形,并且計算出了它的面積,請同學們觀察剛才拼出來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現它們的面積大小怎么樣?
師:同學們,拼出來的長方形的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關系?
師:拼出來的長方形的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關系?
師:同學們真厲害,經過自己的研究,你們找到了它們之間的聯系。同學們請看看這個“轉化”過程是怎么樣的?(課件演示,如下圖)
方法1:
方法2:
應變預設:
引導學生說明轉化后只是形狀改變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沒有發生變化。引導學生弄清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底與長、高與寬的關系。
4、推導、理解公式。
師: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同學們先寫一寫,小組之間再商量商量吧。
應變預設:
大多數的學生可能會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教師應給以充分的肯定。再引導學生說出推導的過程。
【評析:通過操作逐步引導學生發現、驗證、推導、小結,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個操作過程加強學生體驗學習過程、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培養了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5、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師:在數學中,經常用s表示面積,a表示圖形的底,h表示圖形的高。同學們能不能用字母來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請動筆寫出來。(板書:s= a h=ah)
6、比較公式。
師:同學們,剛開始時,我們討論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么計算的,有些同學說是:s平=a b,這個計算公式還成不成立呢?
師:那么,我們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的是需要用到它的高還是斜邊?
【評析:通過想一想、剪一剪、算一算、說一說、寫一寫等環節,學生在實踐中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主體性。比較公式時還進行了前后呼應,使學生明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要的是它的高而不是斜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