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面積》
三、鞏固與應用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樣計算了,那你們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呢?你們來試試,敢嗎?
1、例題1。
師:現在大家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了,那么你們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了嗎?現在請同學們看圖1。(出示下圖)
5厘米
4厘米
師: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那么它的面積是怎么樣求呢?請同學們想一想,動筆將你的想法寫下來,小組討論你們的列式是否合理。開始。
師:式子列好了嗎?它的面積是多大?你們是怎么想的?哪個小組的同學可以匯報一下?
2、例題2。
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積是多少?
4m
6m
學生試做,交流做法與結果。
應變預設:
在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可能有部分同學還是不明白平行四邊形面積和長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不會列式。這時教師應再次強調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底與長、高與寬的關系。指導學生正確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展示學生的見解,集體訂正。
【評析:運用總結出來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強化了已學知識,得到教學反饋信息,便于教師調整教學內容,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8米
2、求下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哪個底跟哪個高相對應?6米
4米
3米
s=( )( )s=( )( )
3、討論
師: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
應變預設:
學生掌握了計算公式后,學會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但對于底與高的“相對應”性不是很明確,教師有必要在些做強調。另外,對于建立“等底等高”的概念,學生還是比較模糊,教師應做必要的解釋。
【評析:通過上面幾個層次的鞏固練習,題目由易到難,形式變化多樣,有利于強化已學的知識,發展學生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同時長智慧!
四、及時總結
1、談談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
2、說說還有什么問題還沒有解決。
五、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s長 = a b 因為:長 方 形 面 積= 長 寬
s平=a b(錯) 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 底 高
s = a h=ah
總評:本課教學時,從數學情境出發,首先出示一個長方形,要求學生說出其面積計算的方法:長寬(ab)。接著,在原圖旁拉出一個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進行比較,讓學生思考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算。學生回答:兩邊相乘(ab)。顯然,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教師不去評判對錯,而是肯定了學生“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然后,讓學生從知識間的聯系動手實踐、驗證、探索,在驗證中發現結果與實際不相符,突現了錯誤,使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被激活。就在學生處于矛盾的狀態,教師提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研究怎么樣去求?”這一個問題,為學生搭建了自主探索的平臺,促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了探索的角色。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提供表現與成功的機會,親身體驗數學思維,并促使學生自己想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的深層思維決堤而出,能主動去探索、交流,去尋找科學的答案,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作出對比,強化學生的學習現象,實現學習上的認識和思維上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