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溫度計》教學設計
練習溫度的記法和讀法:
記作______,讀作__________
記作______,讀作__________
[過渡]以上我們初步學會了溫度計的使用,那你知道最早的溫度計是誰發(fā)明的嗎?(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93年)。溫度計的成功發(fā)明和逐步完善,為人類利用溫度計奠定了基礎,1858年德國醫(yī)生馮德利希就創(chuàng)造了用測體溫來診斷疾病的方法,當時他用的就是類似于我們實驗室的溫度計,但使用很不方便,你能說出它的不方便之處嗎?(生回答)
那么,如何改進呢?(生討論回答后,師小結:英國醫(yī)生阿爾伯特想了一個好辦法,在溫度計的玻璃泡與玻璃管之間造一段很細的彎管,當溫度計離開人體時,水銀自動在細管中斷開,玻璃管中的水銀就會自動停留,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常用的體溫計)
(5)體溫計
教師展示體溫計,引導學生觀察其測量范圍和最小刻度值。(35-42℃,0.1℃)
教師提問:醫(yī)學上常用煮沸的方法來消毒,請問這種體溫計能否如此消毒?怎么消毒?
教師再問:體溫計的細彎管作用關鍵,正是由于它的存在,體溫計在讀數(shù)時才可以離開被測人體。那么,一只剛使用過的體溫計只經(jīng)酒精消毒后,能否馬上用于另一人,為什么?怎么辦?(不能,用力甩一甩,使玻璃管中的水銀回到玻璃泡中)
[過渡]有沒有既可以拿出來讀數(shù)又不用甩的體溫計?
(6)其他溫度計:電子體溫計、非接觸紅外線溫度計、熱電偶溫度計等。
(各種溫度計之間適當過渡,并在課件中介紹圖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