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與學問》《一個少年的筆記》教案及練習
品析:這句話從正面闡述了一切學問家做學問的態度,四個“常常……”循序漸進地概括了“懷疑的精神”。“一切”二字把做學問的人的那種嚴謹的態度表現了出來。
(2)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品析:“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出自《孟子·盡心下》,原話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意思是:完全相信《尚書》那不如沒有《尚書》。我對于《武成》一篇,所取的不過兩三頁罷了。
4. 寫法探究
(1)以古代著名學者的名言開篇,點破題目,手法獨特,以古人名言提出論點,更是奇中有巧。
(2)論證論點層層深入
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之后,第3段至第5段先從消極方面進行論證,第6段再從積極方面進行論證。
(3)分析事理透辟周密。
文章為了論證對于傳說必須有懷疑精神,首先表明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又表明事實和根據有兩個來源,即親見和傳說,而傳說不一定可靠,從傳說中找證據又是治學所不可缺少的,這樣,就很自然地推論出對于傳說都應該經過一番思考的道理。
(4)引用名言、列舉事例論證論點,說服力強。
文章引用古代著名學者的名言作為論據,大大的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開頭引用程頤和張載這兩位古代大學問家的經驗之談作為論據和論點,很有說服力。第5段又引用了孟子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名言,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
5. 難點探究
(1)課文在提出中心論點的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引用古代有名的學者的話作為文章的中心論點,既扣住了“學問”二字,又有說服力度。
(2)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關系。
中心論點是全文的統帥、核心,分論點是為中心論點服務的,是中心論點的幾個方面,是支撐,是論據。可作分論點的有兩種事物:一是不需要證明的現成的理論觀點,諸如已被公認的無需再加以證明的定理、公式、經典作家的論斷等;二是需要再加以證明的一些觀點或論斷。本文分論點屬于后一種。
(3)兩個分論點基本含義的理解。
“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這是個遞進復句,前半句中“消極”指的是被動接受別人的學說觀點,后半句中“積極”指的是主動創立自己的學說觀點。
6. 考點點津
例:我們對什么都應懷疑嗎?應該怎樣懷疑?
考點說明:此題意在考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名師點撥:同學們應該明白,作者所說的懷疑是指在做學問的時候,并非對一切事情都持懷疑態度。
參考答案:不應該,作者強調在做學問時要有懷疑精神,并沒有針對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對于已被確認的事實不必懷疑,不提倡亂懷疑,瞎懷疑,或者懷疑一切。
[課后習題講解]
第一題:懷疑是做學問的基本條件,是做學問的前提。
第二題:做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而這些根據不能親自看到,只能靠傳說,而傳說的東西不能輕信,必須有懷疑的精神。
第三題:“懷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是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證明“懷疑”的價值主要為:一方面從消極方面以事例來論證,它是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另一方面從積極方面論證,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因懷疑而產生和發展,同時作者還選用了一些具體事例證明了它是一切“創新”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