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自傳》教案1
二、引導、組織學生根據自己所查到的資料充實課文中一些語焉不詳的地方
1.魯迅的家世是怎樣的?
參考:魯迅本姓周,名樟壽,后改為樹人;號豫山,后改為豫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五日,魯迅出生于浙江紹興城內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擔任內閣中書,家里有四五十畝水田,不愁生計。其父雖沒做官,但也是讀書人。周家是-個典型的書香門第。
2.出生于這樣的家庭,魯迅的童年過得怎樣?請同學們根據已學過的魯迅作品:《故鄉》、《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社戲》、《阿長與{山海經)》中透露的消息描述一下。
參考:一個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愛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顧自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樂園,有博學的老師指點,又受著書香門第的熏陶,魯迅的童年應該說是很幸福的。
3.魯迅家遭遇了怎樣的一場變故?家庭景況淪落到怎樣的境地?
參考:魯迅的祖父涉嫌科場舞弊,被罷官下獄。獄中的打點需要錢,父親一病三年也需要錢,家道急劇衰落,以至于學費都無法籌措。且家庭敗落后,親戚族人也都一個個換了嘴臉。這種急劇的變化,使魯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態的炎涼,人生的陰暗面。從而形成了魯迅強烈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4.魯迅為什么考入水師學堂后很快又改進礦路學堂呢?
參考:俗話說:"便宜無好貨",魯迅因為沒錢求學,無奈選擇了為當時所不取的水師學堂,雖然不要學費,但教員水平極差,根本學不到什么東西。直到魯迅離開二十年后,江南水師學堂還有教員公然在課堂上斷言:"地球有兩個,一個自動,一個被動,一個叫東半球,一個叫西半球。"
5.如果說出國前魯迅多次的人生選擇多是被迫的、無奈的,那么留學日本后,魯迅也經歷了數次人生道路的選擇,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魯迅為什么要選擇學醫?又是出于什么考慮決定棄醫從文的?從這里可以看出魯迅是怎樣的人?)
參考:魯迅選擇學醫,是確知新的醫學對于日本維新有很大助力,想通過學醫,改變中國人"東亞病夫"的狀況,來達到強國的目的。但后來認識到體質弱并不是導致國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過提倡新文藝,對國民進行思想啟蒙,來達到富國強民,改變落后面貌。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如果出國前的魯迅更多的是為自己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奔波的話,出國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魯迅,則成長為一位擁有救國救民理想、積極探索救國道路的志土。
6.請同學們結合時代背景,談談對魯迅回國后,從這個學校輾轉到另一個學校的理解。 參考:魯迅就像一頭困獸,為生活,更為救國救民的理想在黑暗的舊中國左沖右突。
7.文章最后一段交待的是魯迅著作方面的情況,根據其中的名篇對魯迅的在思想啟蒙運動中的作用稍作講解。
參考:
①《狂人日記》批判舊中國"吃人的歷史"。
②《阿q正傳》批判國民的劣根性。
③《記念劉和珍君》抨擊軍閥反動統治:
三、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題三。
第三課時
一、講解傳記的特點
1.由上兩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魯迅無論其經歷還是思想,都是極為豐富的,復雜的,我們完全可以把魯迅的傳記寫成一部厚厚的大書。事實上人們研究魯迅的書文成百上千,我們也完全可以根據眾多的其他材料,復活一個比本文更為鮮活、具體的魯迅形象。請同學們據此思考人物小傳的特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