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自傳》同步練習(二)
一九二八年四月,鄉村發生暴動。失敗后,到處反動,較新的全被摧毀,寧海中學既遭解散,柔石也單身出走,寓居上海,研究文藝。十二月為《語絲》編輯,又與友人設立朝華社,于創作之外,并致力于紹介外國文藝,尤其是北歐、東歐的文學與版畫,出版的有《朝華》周刊二十期,旬刊十二期,及《藝苑朝華》五本。后因代售者不付書價,力不能支,遂中止。
一九三0年春,自由運動大同盟發動,柔石為發起人之一;不久,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也為基本成員之一,盡力于普羅文學運動。先被選為執行委員,次任常務委員編輯部主任;五月間,以左聯代表的資格,參加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畢后,作《一個偉大的印象》一篇。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被捕,由巡捕房經特別法庭移交龍華警備司令部,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槍決,身中十彈。
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文學上的成績,創作有詩劇《人間的喜劇》,未印,小說《舊時代之死》、《三姊妹》、《二月》、《希望》,翻譯有盧那卡爾斯基的《浮士德與城》、戈理基的《阿爾泰莫諾夫氏之事業》及《丹麥短篇小說集》等。
15、完成下表,梳理柔石一生的主要活動。
16、從“秋,咯血,但仍力助寧海青年,創辦寧海中學”的敘述中,可以看出柔石怎樣的品格?
17、本傳在簡樸、平實的記述中隱含著作者豐富的感情,請看:
⑴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槍決,身中十彈。
⑵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
從上面兩句的如實記述中可以讀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18、從經歷上看,柔石的經歷與魯迅的經歷有相似之處,請簡要說明。
19、從思想上看,柔石的思想與魯迅的思想有相似之處,請簡要說明。
(三)
我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是我開始寫小說時用的筆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鄉縣烏鎮。父親是前清秀才,后來從外祖父學中醫。外祖父名陳我如,是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在杭州、嘉興、湖州、蘇州一帶很有名的中醫。我的母親是外祖父的獨生女,出嫁前在家塾受過良好的舊文學教育。
我10歲喪父。我進過戊戌維新后在浙江開辦新學時設立在烏鎮的第一所小學,后來又進過浙江省立第三中學,浙江省立第二中學以及杭州私立安定中學。1913年(17周歲)考取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當時北京大學堂剛剛改稱北京大學,第一次在上海招生。1916年從北京大學預科畢業,由親戚介紹,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先在英文部,后在國文部,又曾參加《學生雜志》的編輯工作。1920年初,《小說月報》半革新時,我曾主持“小說新潮欄”編輯工作。同年11月我任《小說月報》主編,決定全部革新《小說月報》。同年12月底我與朱希祖、周作人(皆當時北大教授)、鄭振鐸、王統照(當時還在求學)、葉圣陶等12人發起“文學研究會”,12個發起人中,只我一人是在上海的。《小說月報》原為上海鴛鴦蝴蝶派文人所盤踞,我主編后完全不用他們的稿子,并在《小說月報》上提供寫實主義文學,抨擊鴛鴦蝴蝶派,引起他們的怨恨。同時,商務印書館內部的守舊派也反對《小說月報》的全部革新。在內外夾攻下,兩年之后,終于因為商務當局不遵守我在接編輯時所提出的條件,我辭去《小說月報》主編職務。但仍在商務編譯所“打雜”!缎≌f月報》由鄭振鐸接編,鄭當時已在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主編《兒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