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三聲夸克》課堂教學實錄
生評價:他的說明語言很有特點,像“絕大多數”、“初步判定”等都從范圍和程度上加以限制,用得準確;“搖盒子”這個比喻也很形象,還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但他又引出了許多新的概念,我們不懂。
代表三:我說明原子核。原子核簡稱“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質子和中子兩種微粒構成。原子核本身十分微小,大約10萬個原子核排成一條直線才相當于一個原子的直徑。原子核的能量極大。構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吸引力,能克服質子之間所帶正電荷的斥力而結合成原子核,使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發生分裂。
生評價:他們的說明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說明很清楚。“大約”、“相當于”這些詞表達不絕對,很準確。
師:做一個推廣員,不僅要儀態大方,語言清楚響亮,更重要的是要把內容表達清楚、準確,語言還要簡練通俗。同學們做得不錯,是稱職的推廣員。
夸克的發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科學實驗、發現問題到提出假設、實踐檢驗,再到建立理論、不斷完善,再到發現新問題、產生新疑問”,這是需要敢于懷疑、敢于創新、大膽想像的精神的。
夸克的研究與發現是這樣,那么你還能說出其他這樣的人和事嗎?
(小組交流三分鐘后,全班交流)
生1:伽利略敢于懷疑亞里士多德關于“落體運動法則”,確立了正確的“自由落體定律”,即在忽略空氣阻力條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時同時落地,下落的速度與重量無關。
生2:哥白尼敢于懷疑宗教的歪理邪說,創立了更為科學的宇宙結構體系——日心說。
……
師:對,這些科學家正是有了敢于懷疑、敢于探索的精神,才有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發現。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可有什么收獲?談談看。
生1:在學習上要敢于質疑、敢于創新、不斷探索。
生2:要在實踐與思考中培養自己對科學的興趣。
生3:一個問題解決以后,又有新的問題產生,所以人類不能停留探索的腳步。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人類的發展需要的就是這些精神,我們要努力學習,用自己的熱情與執著去揭開這一個又一個盒子里的秘密。最后我用愛國詩人屈原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文字投影課后實踐活動:根據課文,利用科技資料和網絡,進一步了解夸克的有關知識,寫一篇科普小短文)
【教學說明】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等學習方式,了解說明事物的特征,體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鼓勵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敢于懷疑,敢于創新,大膽想像的思維品質。
注重實踐,在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訓練研究問題、表達問題的能力。
將課前活動、課后活動與課堂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拓展課堂學習的空間,加強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附科普例文:
夸克的自白
邵澤華
大家好,我是夸克。干什么?有意見?哦,沒找著我是吧,這不是大事,你憑那一雙凡胎肉眼是絕對看不清我(們)的,不過我們一直在你的身邊。現在人們能夠看清我們也真是不容易呀。
有這么一個人,把一個大盒子拿起來搖一搖,聽見里面有聲音,就打開盒子想看看里面是什么。然而,這個盒子里面又是一個盒子,此人重復了前面的過程,可是盒子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他一個接一個地打開,到現在也沒有確定這可惡的套盒到底有多少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