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第五單元教案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詞語,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明確作者通過現身說法,以自己年輕時代的求學經歷啟發馬生,以達到勸學的目的。
2、能力目標
(1)、復述課文,掌握作者求學的主要經歷,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2)、體會本文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并學以致用,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3)、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學習作者克服困難、勤心求學的精神和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有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4、教學重點 (1)、翻譯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本文作者執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手法,學習形象說理的技巧。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學態度。
三、教學方法:誦讀法 討論點撥法 復述法 延伸拓展法
四、教學準備:錄音機、錄音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孟子也說:“夫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
二、介紹作者和作品
1.介紹作者。
(學生自己介紹,教師補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開國文臣,明初文學家。他年少時受業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晉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
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后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集》。
2.介紹本文的體裁特點。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
三、朗讀全文,并疏通疑難字詞的讀音
要求學生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
嗜學 怠 叩問 綺秀
四、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五、學習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
2.學生分組討論翻譯文句。
3.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字詞或短語。
(1)余幼時即嗜學:我從小就愛好讀書。
(2)弗之怠: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之:指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