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蘇州賦》優秀教案
《蘇州賦》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的有關字詞。
2、適當介紹與本文有關的“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題。
3、反復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
4、感受文章的語言特色,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了解“賦”的特點。
2、通過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章的主題理解。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圖片展示:
民間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這里的“蘇”就是蘇州,一個能與天堂相媲美的地方該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隨著作家王蒙到那里去欣賞一番。(板書題目)
“賦”是什么意思呢?它有兩種解釋,一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盛行于漢魏六朝。是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通常用來寫景敘事,也有以較短的篇幅抒情說理的;二是從《詩經》中概括出的賦、比、興三種寫法之一,是陳述鋪陳的意思。同學在讀課文時注意理解它在這里的意思。蘇州在江蘇的南部,是一座歷史名城,以園林著稱,據說圓明園就是從這里的園林設計中精選建成的。
2、學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引出蘇州 介紹蘇州 贊美蘇州
3、學生讀課文,找出關鍵語句,理解文章,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小組交流)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1這就是蘇州。 2蘇州,還是蘇州嗎? 3蘇州更加蘇州!4蘇州是永遠的。結合文章內容,思考這些句子的內涵和在文中的作用。小組交流討論。
學生回答,教師歸結:
這幾句很好的表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文章的感情線,把文章緊湊地串聯在一起。它包含了作者對蘇州輝煌騰飛的喜悅與自豪,對蘇州遭到毀滅與傷害的憂傷與憤慨。
齊讀課文相關段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補充文化大革命的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蘇州遭到破壞的原因。同時也明白遭到破壞和不僅是城市的容貌,還有人們的心靈。
5、文章寫了蘇州哪些方面,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方法?讀課文思考并討論回答。
教師歸結:蘇州的歷史 蘇州的騰飛 蘇州的文化 蘇州的園林藝術 蘇州的刺繡和佳肴
反問與排比
閱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6、小組探討文章的主題。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結:贊頌了蘇州改革開放后的迅速發展和成就,表達了作者對蘇州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陰影,得到恢復和發展的由衷喜悅。當然還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思考,同學們可以繼續探討。
7、回到我們開始的問題,“賦”在文中是什么意思?通過文章我們看到了,文章重點不是描寫,而是極力地鋪陳,進行議論和抒情。這也就是“賦”的特點。作者借用這一古文體,把他的思想感情淋漓酣暢的抒發了出來。
8、學生討論文章在結構和語言上的特點。
9、總結:文章結構嚴謹,思路清晰,語言新穎,有創意,運用大量的修辭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10、作業:1課后練習一、二。2搜集蘇州的相關資料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蘇州的歷史
蘇州的騰飛
蘇州賦 蘇州的文化 由衷的喜悅和禮贊
蘇州的園林藝術
蘇州的刺繡和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