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深冬”寫時令季節;“陰晦”寫天氣;“嗚嗚”寫冷風;“蒼黃”寫天色。這些景物描寫,給人蕭索凄涼的感覺。“橫”在這里不僅寫出荒村的死氣沉沉,而且暗示當年村子的規模比較大,幾個村橫貫相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是因為“我”看到心中的美麗的故鄉竟變得如此蕭索荒涼,不免產生悲涼的心情。】
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二十年來時時記得”寫出“我”對故鄉眷戀之深,時刻不忘。一個反問,寫出失望之大,“悲涼”之極。故鄉如此“蕭索”“沒有一些活氣”,反差懸殊。這句話寫出二十年來故鄉不但沒進步,反而衰敗、倒退了。】
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是去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象,沒有言辭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釋說: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為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么好心緒。
【記憶中的故鄉“好得多”,“仿佛也就如此”,引出“我”悲涼的原因:“好得多”表達對故鄉的熱愛,“仿佛也就如此”,說明故鄉二十年來沒什么進步:“我”“悲涼”的原因在于“這次回鄉,本沒有什么好心緒”。】
我這次是專為了別他而來的。我們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經公同賣給別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須趕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別了熟識的老屋,而且遠離了熟識的故鄉,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
【這一段寫回故鄉的緣由。“永別”寫時間之長久;“遠離”寫空間之遙遠;兩個“熟識”反復,表明初回故鄉時,對家鄉的熱愛和留戀。“搬家到……異地”為下文鋪墊。這些也都與后文的“辛苦展轉”呼應。】
第二天清晨我到了我家的門口了。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正在說明這老屋難免易主的原因。幾房的本家大約已經搬走了,所以很寂靜。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故鄉是“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自家“老屋”也是“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用“抖著”來形容枯草斷莖被風吹蕩的情景,更突出故鄉的蕭索破敗。“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早”寫出母親盼子心情的急切;“迎”寫出母親見子心情的喜悅。“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飛出”不僅寫出了宏兒出來的快,表現了他的激動,而且寫出了宏兒朝氣蓬勃,活潑可愛。】
“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回面。我已經將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
【“每到”“總問”“很想”,都寫出了閏土和“我”感情深厚,他對“我”的思念深切。“通知他”說明閏土與我家的關系不一般。“他也許就要來了”,為下文閏土的到來,“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伏筆。】
這時候,我的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