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
【提起閏土,“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是因為少年閏土給“我”的印象十分美好,歷久不忘;這幅圖畫是“我”根據下文少年閏土描繪的月下刺猹而產生的聯想。因為描繪生動、印象深刻,便自然產生聯想。“深藍”“金黃”“碧綠”“銀”描繪的明麗景象,與眼前故鄉的“陰晦”“蕭索”形成強烈對比。“項帶銀圈”“手捏鋼叉”“盡力的刺去”,塑造少年閏土的英雄氣概,與中年閏土的麻木呆滯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境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
【“家境也好”與上文的賣老屋和下文的“我須賣了這些”照應。那時“我正是一個少爺”,卻與閏土和睦親密,說明他們天真無邪,沒有等級觀念。】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的去看。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
【“日日盼望新年”“飛跑去”,寫出“我”與閏土情真意切。“紫色的圓臉”與水生的“黃瘦”形成對比,說明一代不如一代。】
阿!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寫出閏土聰明。“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寫出自己閉塞,與外界隔絕,眼界有限,與閏土的聰明形成對比。】
“哈!這模樣了!胡子這么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
【這是對楊二嫂出場的描寫,先聲奪人,后狀神情,使讀者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語言描寫連用三個感嘆號,任意對“我”品頭論足,表現她的“非禮”;又用“尖利”、“怪聲”、“突然”、“大叫”等淋漓地寫出她德行的粗俗。婦德是指婦女貞順的德行。楊二嫂的出場描寫,如同戲劇人物上場首次亮相,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此后,作者又花了許多筆墨,不厭其煩地描寫楊二嫂的德行。】
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象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
【楊二嫂“兩手搭在髀間”,不拘禮節;“沒有系裙”,不做家務;“張著兩腳”,兇神惡煞的樣子,極其“恣睢”,無一點端莊,活脫脫是個母夜叉。“凸顴骨,薄嘴唇”、“細腳伶仃”寫出她的“辛苦”。“凸顴骨”瘦;是辛苦的結果。“薄嘴唇”會說話。眼前的“圓規”,快嘴利牙,愛管閑事,毫無婦功的表現。“正象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比喻形象、貼切。】
我愕然了。
“不認識了么?我還抱過你咧!”
【疑問中隱藏楊二嫂對“我”的強烈不滿和挖苦。“抱過”寫出楊二嫂倚老賣老,好象是指責“我”忘本。】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親也就進來,從旁說:
“他多年出門,統忘卻了。你該記得罷,”便向著我說,“這是斜對門的楊二嫂,……開豆腐店的。”
哦,我記得了。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里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著白粉,顴骨沒有這么高,嘴唇也沒有這么薄,而且終日坐著,我也從沒有見過這圓規式的姿勢。那時人說: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系,我卻并未蒙著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卻了。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冷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