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備課參考 2
4.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羅布泊或者是羅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樹,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條小溪……你將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們訴說些什么呢?
提示:運用擬人、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列數據等說明方法,抒情等表達方式。
《旅鼠之謎》
1.歸納北極旅鼠的幾大奧秘。
提示:第一大奧秘是,旅鼠繁殖能力驚人;第二大奧秘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節制,而且一旦繁殖過多,會出現種種怪現象,好像想方設法要自殺似的;第三大奧秘是,死亡大遷移,數百萬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2.這是一篇很別致的科學小品,它的寫法能不能叫做“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作者為什么采用這種寫法?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
提示:可以這樣探究,先用記敘的要素來衡量。記敘的要素應該具備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局。時間:“有一天”;地點:“巴羅附近的愛斯基摩人村落遺址”;人物:“我”和丹尼斯•馬洛拉斯先生;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經過:“我”聽丹尼斯講述旅鼠的種種奧秘;結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為的奇特發表他的感想。
記敘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見是地地道道的記敘文體。可是這篇記敘文很特殊,它所敘述的故事跟一般記敘文敘述生活故事不一樣,講的全是關于旅鼠的知識。
這篇“記敘文”還有一個特點,通篇幾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對話,而且丹尼斯的話大段大段的,講的都是旅鼠的奧秘。這樣看來,說這篇文章是“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生動有趣地介紹知識的科學小品”是不錯的。從文體上可以說,是說明文和記敘文雜交品種,或者叫做跨文體的文體。
可見,介紹知識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應該努力創新,應該考慮怎樣講效果更好,怎樣才能吸引讀者,讓人喜歡
3. 課文說:“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一想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從課文中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提示:可以提供下列材料:美國科普作家、未來學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來寫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萬或每年7000萬人的速度增長著……完全有理由擔心,到公元XX年,全球人口將超過60億……如果地球人口繼續像現在這樣每過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將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類機體的總質量就會等于地球的質量……到公元70XX年,人類的質量就會等于已知宇宙的質量!……看來很明顯,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惡果。”
篇末寫丹尼斯說的話:“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問題,是全球第一號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我們還可以從課文中得到這樣一些啟示:
第一,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科學研究當然不能沒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狹隘。對于旅鼠,自有一批動物學家和動物行為專家懷著極大的興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們離開繁華的城市和溫馨的家庭,來到邊遠極地,醉心于觀察和研究。
第二,科學研究過程要不斷調整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研究的失敗,說明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需要調整,只有創新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才能解開大自然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