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備課參考 2
提示:“村寨傳歌”這部分的場面描寫,有全局的描繪,有細部的刻畫,有“面” 有“點”,宛若電影畫面中的全景與特寫。生動地展現了規模宏偉、氣勢壯觀的“村寨傳歌” 的動人場面。表達了作者由衷的贊美之情。
《端午的鴨蛋》
1.文中為什么要花很多篇幅寫端午的風俗?
提示:本文是按照“端午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這一總體框架來進行構思的,行文自然,毫無雕鑿的痕跡。
2.作者為什么要寫“鴨蛋”這樣一個不起眼的東西,和吃鴨蛋這樣小事呢?
提示:文章通過對家鄉的鴨蛋的富有情趣的介紹,流露出了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和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3.作者是如何寫出生活中無窮的情趣的?
提示:汪曾祺憑著對事物的獨到的穎悟和審美發現,從小的視角楔入,運用聯想和想象,細細地咀嚼生活中的細節,展示了生活的本質,創造了真境界,傳達了真感情,引導人們從生活中的去發現美,去體驗人生的樂趣。
4.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的語言風格在本文中是如何體現的?
提示:汪曾祺的語言,熔書面語與口語于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自然之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語言有很強的形象性,能抓住事物的特色神韻一字傳神,于平淡中透出無窮的韻味。
《吆喝》
1.作者介紹這些吆喝時遵循了怎樣的思路呢?
提示:本文在結構安排上,頗有獨到之處。全文從兩個方面人手寫“吆喝”: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2.吆喝是中國常見的一種古老鄉土文化,本文中作者是如何品味分析這種文化的呢?
提示: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
3.文章給了我們哪些啟發?
提示:啟示一: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一個情趣的人,去體驗生活,品味人生。啟示二: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去觀察生活,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大膽地表現生活中的美。
《春酒》
1.文章的結尾這樣寫道“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怎樣的八寶酒才有“道地家鄉味”呢?
提示:思鄉,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的一切與兒時的印象疊印在一起,輝映成一片快樂而感傷的迷濛。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氳起來,彌漫成濃濃的人情民俗之美。
2.品味文中對母親這一形象的精彩描寫。
提示:琦君筆下的母親是一位勤勞能干的、慈愛溫柔、靈性很強的農村婦女。她善良大度、充滿美德。母親的一言一行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美好印象。
3.品味《春酒》中是所展現的生活美。
提示《春酒》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以中國傳統溫柔敦厚的情懷,以細膩溫婉的筆致,將新年、童年、鄉鄰、母親營造成了一個藝術世界。為我們展現了家鄉的民風之美和人情之美。表達了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眷戀之情。
《俗世奇人》
1.《刷子李》一文中的敘事有何特點?
提示:《刷子李》一文中先用了對比的手法為人物預設了一個極其不同尋常的背景,一波三折地敘述了刷子李的奇妙絕活,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表達了作者對刷子李這個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由衷的贊嘆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