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備課參考 2
3.仔細體會下面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⑵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叫起來,它們濺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⑶在這種每年一度的遷徙中,整個大陸所獲得的是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
提示:
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生機,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悅。
⑵歸來的大雁讓香蒲乃至萬物擺脫了冬日的嚴寒,香蒲乃至萬物從此迎來春天,欣欣向榮,生動形象。
⑶春分后大雁回歸,它離開了食品豐足、冬季溫暖的南方,最后來到陽光充足、夏季僻靜的北極,生育小雁。遷徙中的大雁,它的鳴叫,是帶著野性的詩歌,給整個大陸帶來詩意。作者覺得大雁是非常可愛的動物,大雁是人類的朋友,他喜歡大雁。
4.回顧學過的詩歌,積累有關寫“大雁”的詩句。
提示:
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2.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3.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4.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5.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
《喂——出來》
(一)課文內容理解
1.這個故事真實嗎?這樣的洞真的存在嗎?
提示:是虛構-幻想。
2.這篇小說圍繞什么話題來寫?有什么意義?
提示:環保話題。意義略,言之有理即可。
3.這個洞真的是無底的嗎?
提示:表面無底,其實未必。正如我們的地球,表面上無邊無際,實際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經不堪重負了。
4.小說為什么以“喂——出來”為題?
提示:表明“無底洞”已經溢滿,地球已經十分擁擠。希望引起人們的警覺和重視。
5.小說中的“洞”比喻什么?
提示:人類生存的地球。
6.小說中兩處寫“喂——出來”,分別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處照應文題,同時為下文鋪墊,引發下文的情節。
第二處照應文題和前文,同時啟發讀者領悟其中蘊涵的哲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時候一到,結果就出來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的。
7.小說中寫了幾類人?這些人有何共同點?你覺得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
提示: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類人。
8.作者想要說明的道理是什么?
提示:人類一切破壞環境的舉動,到頭來都將危害人類自己。不去積極治理環境污染,總有一天人們將會遭到滅頂之災。
(二)問題探究
1.作者怎樣展開想像?可以通過畫“情節鏈”,來揣摩作者的想像活動。
2.探究想像與現實的關系?梢宰寣W生談談自己的耳聞目睹,人們是怎樣處理生活垃圾和廢氣、廢水、廢渣的?再問一個“為什么”:人們為什么這樣處理垃圾與三廢?由此悟出人們的幻想,人們把江河湖海天空大氣看成了無底洞。這篇科幻小說用幻想的無底洞諷刺了人們的幻想。
(三)拓展延伸
1.以前你對垃圾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小說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2.你身邊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們是怎樣處理的嗎?
3.除了垃圾以外,還有什么會污染我們的環境?對此,你有什么建議?
4.續寫《小石頭飛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