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教學設計
——認真上健康課;找正式出版的生理衛生書籍;打當地性教育熱線電話……
3.小齊看過黃色網頁后,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沖動?
——應該從正當渠道了解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的有關知識;有困惑與父母、教師交流;遠離與性有關的書籍與畫面;轉移注意力,通過強度較大的體育運動釋放過多的能量;培養多種生活情趣,從關注人的生理向關注人的精神層面轉變;生活要有長遠規劃,讓自己忙碌起來。如果生活沒有無目標,沒有追求,人容易被身邊的小石子絆倒。人如果只停留在對生理的滿足上,會忽略社會性一面,降低自己為人的高貴性。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人能通過意志,克制自己的沖動。青春期的沖動需要稍稍冷卻,用多余的精力去干其他更有價值的事情。
通過梅平與小齊的例子,請同學們分析一下中學生面對網絡為什么容易出現問題?
原因主要是:中學生對新奇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中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和辨別是非的能力;中學生的抗誘惑能力比較低。
教師歸納小結:(a、誘惑永遠存在,不法分子也在利用先進的現代科技,只有提高自己的自護意識,努力完善自己,才能免受各種網毒的傷害。b、現實中的問題,要找現實中的親友師長幫助,不能向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人求助。)
活動三:組織辯論“網絡交往中的自由有沒有限度?”
(一)提出問題:網絡世界是虛擬的,我們的思想縱橫馳騁,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在網絡上為所欲為呢?你如何看待網絡交往的“自由”?這種自由有沒有限度?
(二)讓學生展開討論。
正方辯題——文明上網,遵守道德,法律規范。
反方辯題——網絡自由,誰也管不著。
正方觀點:網絡交往要遵守道德,不得隨意辱罵他人,聊天時要語言文明,對求助者要出于愛心盡力相助,與網友交友要真誠友好。總之,網絡是我們大家的,為了健康的網絡環境,你我他都要負起責任。
反方觀點:網絡世界是虛擬的,在網上交流猶如參加戴面具晚會,誰也不認識誰,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即使做什么壞事,也無人知道,可以發泄不滿情緒。
(三)教師總結:網絡交往中的時間空間可以沒有限度,但網絡交往中使用的言論、態度是有限度的,它們與現實生活中的交往有很多相近之處,如尊重對方、誠實守信、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活動四:結合網絡上不道德與違法行為的案例及課本p74頁小堂的例子
(一)展開一次辯論會,主持人提出:網絡交往需要遵守哪些規則?
(二)展開自由辯論:
正方觀點:小堂的好奇心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為他的做法是惡意的攻擊,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經濟損失,這說明上網也要學法。
反方觀點:小堂只是試試自己的技術,證明一下自己,沒有惡意,應該不追究法律責任。
通過辯論,對比一下《網絡文明公約》看看小堂做得對不對?
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三)主持人小結:通過剛才的對比我們得出應該如何上網?下面請老師總結。
(四)教學小結
現在是信息時代,如果不會計算機,那么將會落后這個時代,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網絡呢?我想借此機會告訴大家上網要遵守規則,尤其是道德和法律,因為世上的任何自由都不是無限度的,即使在虛擬的社會中人們為了更有效溝通,更有質量地生活,也應該自覺遵守這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