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能沒有寬容
【課題】:
【教學目標】:
1) 從知識目標上看:使學生學會如何寬以待人。
2) 從能力目標上看:學會寬讓他人,自覺在生活中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懷,培養寬容的精神,學會避免和化解誤會的技巧,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3) 從情感目標上看: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人,有寬以待人的胸懷。
【教學重點】:認識寬容的重要性,學會如何寬容他人。
【教學難點】:培養寬以待人的胸懷。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模擬情境、啟發、引導、創設情境、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1、興趣導入:美文共享《那個先偷走蘋果的人》。(文章見附錄)學生分析文章的主題思想和它的啟示作用。
(活動目的:這是一篇網上廣為流傳的好文章,它揭示了生活的真諦,告訴人們要相互理解與寬容。以此文導入,立刻可以在課堂中形成思考的氛圍。)
2、心理小測試《你的氣量有多大》
(活動目的:幫助學生在對人對事的態度上作自我評價,從而促使學生自覺、努力的進行改善,學習做個寬宏大量的人。)
3、情景體驗:遇到下列情況你該怎么做?
1)、你的一篇得意之作得了校一等獎,但你的同學當眾指出你文中的許多不足——
2)、放學路上,一個校外流氓向你敲詐勒索,——
(活動目的:通過對兩了情景的比較,使學生即明白寬容的重要性和技巧,又明白寬容不是軟弱和縱容。學會正確使用寬容的藝術。)
4、實踐活動:換位認知——假如我是
(通過換位認知,使學生學會設身處地地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他人、寬容他人。)
5、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教師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討論、學習了如何寬以待人,自覺在生活中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懷,培養寬容的精神,學會避免和化解誤會的技巧,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后記】:
教學活動中常常出現“假大空”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中不表達自己真正的思想,他們通過揣摩教師提問的意圖、通過實際道德評價標準來回答問題。比如這課要求學生學會理解和寬容,雖然課堂氣氛很好,活動開展很到位,但學生是否真正將這些交往藝術融于心、付諸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