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的對話》教學設計
2、出示兩張家庭照片
說一說:看了這兩張家庭照片后,你會怎樣形容這兩個家庭? 用flansh動畫,一則動畫內容形象生動、風趣幽默,讓學生多感官感受,其中的情景能引發學生的共鳴;二則flansh本身很受學生的喜愛,可提高學生的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和討論作好鋪墊。
兩張家庭照片很自然地喚起學生對幸福、和睦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聯想。
活動二:
認識沖突
分析兩種家庭觀念,從而正視家庭矛盾,認識家庭沖突。 通過討論、分析,認識到夸大與父母的矛盾和看不到與父母矛盾的觀點都是不對的,積極的做法是在現實中架起溝通的橋梁,認識到與父母溝通的必要性。
活動三:
探求方法 閱讀書中p23的故事,思考:
1、假如你是小冰,你會怎樣做?
2、你能尋求解決這一沖突的好的方法嗎?
教師要引導學生設想有幾種方案,選出哪種方案比較好,能讓雙方都滿意,并分析為什么? 設計這一活動,是讓學生體會家長的心情,學會與家長溝通,進而歸納出解決家庭沖突的方法。這既是一個道德教育的過程,也是幫助學生掌握順利實現社會化過程的方法。
活動四:
實踐方法 學生說說自己的故事
心靈檔案:說一說與自己父母發生過的一次矛盾,當時是怎樣處理的?
引導學生大膽交流,學會溝通,理解父母。 沒有體驗就沒有內化,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以激發學生與父母溝通的情感,形成他們自己的認知、感悟,進而把道德要求內化為品質,外顯為行為。
活動五:
繼續探討 分析小陳的故事(做作業磨磨蹭蹭,但有孝心,張羅為爸爸過生日,遭到誤解),設想一下小陳會怎樣做? 引入這個故事,目的在于進一步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并得出溝通的基本要領。
活動六:
經驗介紹
學生:交流與父母交往的成功經驗
教師:推薦八招與父母交往之神功
引導學生認識到,與父母交往,核心是愛的奉獻。溝通的成功與否,除了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和基本的要領外,還要意識到:溝通是要講究藝術、策略的。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溝通的方法、溝通的基本要領,懂得了溝通是要講究藝術的。家庭沖突是客觀存在的,但只要我們能以孝敬之心、孝敬之行對待父母,溝通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
播放動畫故事《蘋果樹》,體會偉大、無私的母愛,為布置實踐作業做好鋪墊。 教師總結全文,使學生形成完整印象,從而對所學內容非常明確。
在觀看動畫中升華對本課內容的理解。
課后探究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給予我們無私的付出,我們應滿懷感激之情。然而,親子之間的矛盾又使我們平添許多煩惱,也令父母憂心忡忡。你聽過以歌曲形式表現的“家書”嗎?來,讓我們馬上動手,給父母寫一封家書,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愛,以及與父母溝通的愿望,然后再在信的下面請父母寫上回音。
通過作業,將本課的學習落實到行為實踐中,并通過親身實踐,促進知識的內化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讓學生解其言、識其意、明其理、記其要。
課后反饋:
初二學生正值青春期,身體發育迅速,但心理發展相對滯后;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但缺乏社會經驗,因此容易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與父母發生矛盾。本節課主要探究兩代人之間成功溝通、化解矛盾的方法。從課后探究活動反饋的情況來看,這節課大家上得很受啟發、很受感動,所有學生均能在信中袒露心聲,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教育之情,而且寫得情真意切、令人感動。家長們也很認真地寫了回音,普遍反映孩子長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父母了。例如邵杰同學的家長在信中寫道:“看了你的信,我十分感動。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你已不是從前那不懂事的頑童,你已長大了。你懂得理解別人,具有一顆善良而聰慧的心。”張彤同學的家長寫道:“我們很感動。在生活方面,你能做到關心父母,理解我們的良苦用心,也能幫助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使我們都很高興。”王建陽同學的家長在信中寫道:“我閱讀了兒子的信,心里有些不相信這是我兒子寫的。我覺得兒子確實長大了,能懂得父母是為了他才付出許多的辛勞。”┅┅看了學生們寫的信和家長的回音,我感覺,這節課上得還是比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