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與父母溝通
教師總結:影響我們與父母溝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同學們的心理特點。同學們正處在青春發育期,心理上正處于半成熟、半幼稚階段,一方面會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卻又受到自身經驗和能力的限制,心理充滿著矛盾和不安。對于父母的批評和勸導往往產生抵觸情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逆反心理”。二是我們與父母在家庭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導致矛盾和誤解,妨礙我們與父母的溝通。 師:誰都希望有一個和諧幸福的家,我們也都希望能和父母很好地溝通和交流。那么,到底怎樣才能和父母很好地交流呢? 活動三:“續編故事” 一天下午,蘭蘭放學回家,發現自己抽屜里的日記本有動過的痕跡,可家里又沒有外人來過……師:蘭蘭可能會怎么做?請展開現象,續寫故事。 師:在所續寫的故事當中,哪一個最能代表自己的想法?你認為這種做法正確嗎?請說說你的理由。(略) 活動四:“實話實說” 師:在與父母的溝通中,最令你感到得意的是什么?最令你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你能從這件事當中吸取哪些教訓?(略) 組織學生講述,讓學生在講述中體會要理解父母,尊敬父母,熱愛父母,學會與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是一個方法問題。 教師總結:其實,學會與父母溝通并不難。首先要學會理解父母,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能夠換位思考。其次,要懂得尊重父母,不傷害父母的自尊心,尊重父母的個性,欣賞父母的優點。最后,要掌握與父母溝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友情提示: 與父母溝通的小技巧 了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知道了父母的脾氣性格、興趣愛好,與他們溝通時就有了預見性和主動性。 打開心扉,溝通起來無顧忌。要克服閉鎖心理,主動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心情、愿望和想法。 笑口常開,溝通起來無障礙。溝通的效果與心情關系很大。高高興興、和聲細語地與父母商量問題,就不會輕易遭到反對。 耐心解釋,溝通之中得理解。與父母發生矛盾,要耐心解釋,讓父母聽得進去。即使父母不對,也要就事論事,不要遷怒于父母。 換位思考,有效溝通不可少。當我們不理解父母的時候,不妨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想,了解他們的想法,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智。 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溝通不一定達成完全的統一,而要求同存異,這樣,既保留了自己的一些意見,又尊重了父母的觀點。 教師:老師作了一個總結,并把它編成了幾句歌訣,送給大家作為生活中的參考。親子溝通并不難,理解父母是關鍵父母養我多操勞,體貼父母理當然嘮叨背后是關愛,面對要求莫逆反發生矛盾勿沖動,尊重父母記心間平時交流很重要,技巧方法勤訓練活動五:“一展身手” 師:面對前面苦惱的蘭蘭,你能對她說些什么呢? 活動六:“我思我悟” 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蘭蘭又象以前那樣與父母融洽相處了。她能理解父母的“嘮叨”,能主動向父母匯報學習情況,傾訴心中的苦惱,父母也很尊重她的意見。蘭蘭說:“爸爸媽媽不僅是我的生身父母,更是我的知心朋友,我永遠熱愛他們,尊敬他們。” 師:蘭蘭重新與父母融洽相處的故事,對你有何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