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下冊期中復習
8、什么是姓名權,侵犯姓名權的行為有哪些:①姓名權是公民依法享有決定、使用、變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權由其監護人代為行使。②盜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權的兩種具體表現。
9、民法:“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第五課
1、隱私權的含義: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隱私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秘密,隱私沒有違背道德,也沒有違背法律,因此隱私不是丑事。
2、隱私權的內容:(1)隱私權的真諦是私生活的自由與安寧。(2)公民有權對個人信息保密。
(3)公民有權對個人通信內容保密。
3、為什么要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①人獨立自由的需要 ②內心世界安寧的需要 ③堅持以人為本、崇尚人性與個性的現代社會的需要。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的安定。
4、如何尊重他人隱私權:(1)尊重他人隱私,就要樹立隱私意識。(2)尊重他人隱私權,需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個人隱私權里無不包含著兩種最忠實的守護――責任和信譽。
5、保護隱私權的方法:(1)運用法律保護隱私權。當隱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與侵權人協商,請求司法保護等方式,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若因此造成較大的精神痛苦,還有權要求精神賠償。(2)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給自己的隱私上把鎖。面對熟人敞開心扉時: ——要認真選擇傾訴對象。上網時:——要掌握網上安全運行的知識,以免個人信息被瀏覽和擴散。
6、侵害隱私權的表現:侵擾他人私生活、公開他人隱私,監視、窺視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記、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計刺探他人的秘密,道聽途說傳播他人的隱私,非法利用他人的個人信息。
第六課
1、教育的含義: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目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傳承活動和催化活動,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中介。
2、受教育權的含義: 受教育是一項基本的人權。依據法律的規定,我國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所謂受教育權,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權利,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