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水是常用的溶劑
第三節 水是常用的溶劑
教學目標:1、了解水是一種良好的溶劑。
2、知道溶液、溶劑、溶質的定義。
3、能區別溶液、懸濁液、乳濁液。
4、初步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對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和溶解過程進行科學探究
5、了解水和其他常見的溶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溶液的組成和分類、溶解度
教學難點: 溶解度
教學過程:
引入:提問:你有沒有想過,在我們周圍存在的澄清透明的天然水,是不是純凈?
學生答:不是
問:那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蒸發自來水
從中可以看出,自來水并不是純凈水。天然水都不是純凈水。
純凈水是一種良好的溶劑,它能溶解各種固態的、液態的和氣態的物質。天然水和大氣、土壤、巖石等物質接觸時,許多物質就會溶解在水中。所以,海水、河水、井水等,都不是純凈的水,而是含有許多溶解性物質和非溶解性物質的極其復雜的混合物。
板書:1.天然水是混合物
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別:
純凈物只有一種物質
混合物由一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
學生活動:固體藥品的取用
塊狀固體:用鑷子取用
粉末狀固體:用藥匙取用,量多用大匙,量少用小匙
往試管裝固體粉末:用紙槽送入
活動1:高錳酸鉀和蔗糖分別放入2燒杯水中,觀察現象,并由一名學生來描述
現象:高錳酸鉀不見了。
解釋:高錳酸鉀的微粒(鉀離子和高錳酸鉀根離子)均勻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間,形成均一、透明的液體。如果把形成的液體裝入一個密閉的容器,溫度保持不變,不管過了多長時間,蔗糖或高錳酸鉀都不會分離出來,這兩種液體是很穩定的。
板書:2. 由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分散到另一種液體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講解: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指物質的微粒高度均勻地分散在溶液里,任何部分的性質和濃稀都一樣;穩定性指只要條件(溫度、溶劑量)不變,無論放置多久,溶液里都不會有物質析出。
同學們要掌握和理解溶液定義中所包含的三層意義:第一,均一和穩定是溶液的特征。第二,分散兩字體現溶液的形成。第三,溶液是混合物,它由溶質和溶劑組成,即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叫做溶質,另一種物質叫做溶劑。
板書:
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做溶劑 水是常用的溶劑
被溶解的物質叫做溶質 一般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作為溶質
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 即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如食鹽水,食鹽是溶質,水是溶劑。
但溶質和溶劑是相對而言的,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通常把量多的一種叫做溶劑,量少的一種叫做溶質。當溶液中有水時,習慣上把水看作溶劑。(如稀硫酸,水是溶劑,硫酸是溶質)。通常不指明溶劑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提問:指出汽水、碘酒、36度的白酒這三種溶液中的溶質、溶劑。
回答:在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質,水是溶劑。在碘酒中,碘是溶質,酒精是溶劑。在白酒中,酒精是溶質,水是溶劑。
講解:根據上面學生回答的溶質和溶劑,老師要進一步指出溶質和溶劑是相對而言的:(l)一般把形成溶液的液態物質叫做溶劑,非液態物質叫做溶質。(2)溶質和溶劑都是液態時,量多的是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