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走進音樂世界八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第一單元 嶺南春早粵曲和廣東民歌
一、教學目標
。ㄒ唬┩ㄟ^欣賞粵曲《荔枝頌》,讓學生初步感知廣東粵曲的特點,萌發對粵曲的興趣和對粵曲藝術家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熱愛地方文化的情感。
。ǘ┮龑W生親身感受和體驗廣東民歌的風格,激發學生嘗試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學內容
1、欣賞粵曲《荔枝頌》
2、欣賞學唱客家山歌、漁歌、咸水歌、小調、舞歌、牧歌、兒歌。
3、欣賞交響詩篇《土樓回響》第五樂章《客家之歌》
三、教學安排
1、重點:引導學生在欣賞、學唱的過程中,通過感受、議論、,理解“真正創作音樂的是人民”的內涵,體會作曲家是如何從民間音樂中吸取素養進行創作的,從而達到啟迪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
2、難點:激發學生學習民歌的興趣,鼓勵學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課時安排:3課時
四、教材分析
1、《荔枝頌》:粵曲是廣東、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西江流域一帶人民群眾愛好的藝術品種。廣義上粵曲是指廣東省內的各個曲藝品種,如粵曲演唱、木魚、龍舟、南音、粵謳等以及潮州歌冊、客家板歌、惠東漁歌等等。但通常所說的粵曲是指粵曲演唱,或稱廣東曲藝。
粵曲是廣州方言區流行最廣的一大曲種,已有150多年歷史。它以廣東、港、澳為主要活動基地,流行地區擴及兩廣。可以說凡有粵籍華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粵曲的演唱。粵曲原為粵劇的曲調,后來逐漸形成獨立的曲種;浨奶攸c是音樂性極強,注重聽覺藝術,講究唱工;唱腔屬于皮黃系統的板腔體,梆子、二黃、牌子曲、小曲、歌謠構成整體;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種喉腔。
紅線女,粵劇表演藝術家。原名鄺健廉,廣東開平人。
紅線女在藝術上勇于革新,在繼承粵劇名旦董華唱腔的基礎上,又吸收京劇、昆曲、歌劇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獨樹一幟的“女腔”,是當代粵劇舞臺上流傳最廣的唱腔流派。
代表劇目有《關漢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書院》、《山鄉風云》等。她于1947年涉足影壇,所主演影片除粵劇《關漢卿》、《搜書院》、《沙家浜》、《李香君》外,還有故事片《慈母淚》、《胭脂虎》、《秋》、《我是一個女人》等。
2、“客家山歌”包括客家山歌文學(即歌詞)與客家山歌音樂(即腔調)兩個部分,它們互相聯系,又彼此獨立?图疑礁瑁殡S著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誕生,伴隨著客家民系的遷徙而遠播。
客家山歌與其它民歌一樣,是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如種田、牧牛、捕魚、采茶、伐木、挑擔、駛船、抬轎等),這從一些客家山歌的歌詞中可以看出。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為了協同勞動動作,或者為了減輕疲勞、排解寂寞與憂愁,便會哼出(或喊出)有旋律的聲音,這些原始形態的“歌”,延至現代仍不難發現,例如:蕉嶺縣的《林工號子》全曲只有反反復復的“嘿呀”、“嘿嘟”、“嘿喲”幾個虛詞。另外客家山歌與客家人日常生活、民俗歌舞、宗教活動等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客家人音樂的歌詞文學性很強,曲調質樸含蓄、抒情奔放、細膩纏綿、風格獨特。
客家山歌較集中的傳播區主要有粵東北的梅州、興寧、蕉嶺、五華、大埔;贛南的萬安、遂川、興國、瑞金;閩西的寧化、長汀、龍巖、上杭等。代表曲目有《新繡荷包兩面紅》、《送人離別水東西》、《八月十五月團圓》(粵)、《打只山歌過橫排》(贛)、《八月十五看月光》《大雨落來細雨淋》《風吹竹葉嫌冢當》(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