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走進音樂世界八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昆迪曼”音樂,它長于表現感傷哀怨的情調,是一種慢3拍子的抒情歌曲,旋律多為小調式,進行中時有簡單的轉調。一些專業作曲家常將它加以改編搬上音樂會舞臺,從而成為藝術歌曲性質的曲目。源于西班牙,之后已本土化了的彈撥樂隊“朗達亞”在這一地區也十分流行,它由多把音區與音域不同的曼多林和吉他類樂器以及用來撥奏的大提琴組成,并經常加上木琴、鈴鼓、定音鼓和三角鐵等敲擊樂器。它既可演奏圓舞曲、波爾卡等歐洲音樂體裁的曲目。也可以演奏當地的民間舞曲,例如常在世界各地演出的竹竿舞就是由朗達亞樂隊伴奏的。傳統竹竿舞是模仿長腳鳥在田間跳躍的動作,它以一對或數對長竹竿相擊,舞者利用竹竿分開的瞬間插足跳躍,樂隊以輕盈活潑的音樂為表演烘托熱烈的氣氛。
7、日本的傳統音樂統稱為邦樂。它的種類和體裁繁多,其中影響范圍較大最具代表性的是都市傳統音樂、宮廷雅樂和民謠三類,前兩類屬古典音樂,后一類屬民間音樂。
都市傳統音樂:它們的旋律多數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傳統音樂,而都節(市)音階則是構成這種典型日本味兒旋律的基礎。它是一種包含了兩個小2度(半音)音程5聲音階(mi fa la si do' mi'),這種特殊的5聲音階便成為構成通常人們所熟悉的日本音樂風格的最基本要素。日本都市傳統音樂大多都使用這種音階或其變化形式。
都市傳統音樂主要包括各種以三味線(三弦)和箏伴奏的長歌、短歌,以三味線為主要伴奏樂器的多種說唱音樂(統稱為凈琉璃)和箏獨奏、重奏和它與其他樂器(三味線、尺八或胡弓)的合奏曲。
宮廷雅樂:雅樂風格典雅莊重、內容玄奧深邃,被視為國寶,宮廷常以它來招待外國元首和貴賓。它是現存日本傳統音樂中最古老的樂種。它包括日本原來固有的神樂,久米、東游等祭神樂。
民謠:它是日本傳統音樂中最為大眾化、最富有生活氣息的品種,它直接反映了廣大民眾的勞動、生活和各種習俗,表達了他們豐富多樣的思想感情。
民謠按照表現內容和演唱場合可劃分為勞動歌曲、祭典歌、祝儀歌、娛樂歌和兒歌5大類。古老的日本民謠大多數使用羽調式的民謠音階。如《拉網小調》就是用這種民謠音階。而大多數在近代已都市化了的民謠則用都節音階,例如著名的《櫻花》就是這類民謠的典型。
日本民謠多采用獨唱方式,有的則一唱眾和。在九州以南的一些島上還有對唱的表演方式。許多民謠原來是無伴奏的,近代受市民音樂的影響越來越多使用樂器伴奏,三味線是最常用的伴奏樂器,北方的一些民謠也有用胡弓伴奏的。此外各類的鼓、銅鈸和拍子板也常在民謠表演時奏場面音樂。
日本音樂的性格特點:
1)日本音樂自然美、樸素美、少裝飾以及和諧美。
從內容上看,其音樂多與大自然相關聯。在民謠中,其主要部分大都關于農事的內容:如田歌,即與農耕勞動相關的民歌,包括除草歌、翻土歌、澆水歌、插秧歌、搗米歌等。田歌的數量眾多,可以說在歷史上農耕勞動是日本人民生活的最重要內容。另外還有山樵歌、海歌、作業歌和路歌等都與自然息息相關。
日本音樂對單音音樂很是偏愛,在日本音樂中合唱所占的比例很小,他們喜愛獨唱、獨奏;和聲樂器笙經常作為單音旋律演奏。即使是合唱(奏)中,也不使用西方式的和聲與對位,而是采用“復律動”(兩個聲部往往在節奏上不同步)和“伴奏中斷”(伴奏停下來突出聲樂演唱)的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