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走進音樂世界八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亨德爾死后榮譽更高。 1784年為紀念他百歲誕辰,全歐洲都舉行紀念會。1791年,在倫敦舉行的又一次紀念會上。海頓面對千人,含淚說道:“他是我們一切人的老師”。
6、巴赫(1685—1750),德國著名的古典作曲家。巴赫在創(chuàng)作中除未涉足歌劇外,幾乎包羅了音樂中的所有體裁。他寫有二百余部宗教及世俗大合唱、多部宗教的《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以及《平均律鋼琴曲集》、《古鋼琴曲集》、六首《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四首《樂隊組曲》和大量的管風琴曲。
巴赫創(chuàng)作以復調手法為主民構思嚴謹,感情內在,并在運用德國民族音樂基礎上,廣泛汲取尼德蘭、法國、意大利等國音樂素養(yǎng),使其創(chuàng)作對歐洲音樂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7、海頓(1732——1809),奧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頓的音樂創(chuàng)作包括各類音樂體裁。其中以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最為杰出。他共創(chuàng)作交響曲一百零八部,弦樂四重奏八十三部,不少作品至今仍廣為流傳。海頓把交響曲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較為完整的管弦樂隊的編制原則,為后來交響音樂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人民常尊海頓為“交響曲之父”。海頓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旋律動人,富有民間氣息而獲人們喜愛。
8、莫扎特(1756 ——1791年)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三歲起顯露音樂才能,四歲即跟父親學習鋼琴(羽管鍵琴),轟動了歐洲樂壇,被譽為“神童”。八歲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十一歲寫了第一部歌劇。1773年任薩爾茨堡的宮廷樂師,因不敢忍受屈辱的仆從地位,于1781年憤而辭職。到維也納謀生,他是奧地利歷史上第一個有勇氣和決心擺脫宮廷和教會,維護個人尊嚴的作曲家。此后,在貧困處境中陸續(xù)寫出了大量作品。它的創(chuàng)作成就遍及各個音樂領域,起創(chuàng)作汲取奧地利名民間音樂和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營養(yǎng),他奠定了近代協(xié)奏曲形式,豐富了交響曲與室內樂的表現(xiàn)力。
主要作品有歌劇《費加羅的婚姻》、《唐璜》、《魔笛》等三十余部,交響曲約五十部,協(xié)奏曲五十余部,室內樂二十三部,以及大量的歌曲和宗教樂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欣賞李叔同作詞的《送別》,喚起學生的回憶,引導學生討論20世紀初中國的社會狀況。
二、欣賞吹奏《春游》
1、介紹李叔同,突出其引進外國歌曲予以填詞作為教材,對中國早期的藝術教育具有啟蒙意義。
2、欣賞樂曲,引導學生一邊欣賞一邊劃拍子,感受復拍子的節(jié)奏感。
3、學唱歌曲第一聲部,注意力度變化及變音。
4、將樂曲低音部分稍微加以改編,用牧童笛演奏,引導學生感受三聲部的效果。
三、欣賞演唱《問》
1、欣賞樂曲,介紹作曲家和歌曲的時代背景。
2、跟隨錄音輕輕哼唱,感受歌曲中不同段落中嘆息、含蓄、激動、沉吟的情感。
3、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三連音的唱法,與前八后十六對比,練習好節(jié)奏,把歌曲中三連音的部分唱好。
四、欣賞《教我如何不想他》
1、唱唱歌曲中“教我如何不想他”依據(jù),介紹其源于戲曲中的一個曲牌,體現(xiàn)了作品的民族特點。
2、看著歌詞欣賞作品。
3、介紹作曲家趙元任。
五、欣賞《光明行》
1、初聽,引導學生邊聽邊閱讀課文,漫談感受。
2、視唱第一第二主題,注意32分音符。